第04版:基础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5年11月7日 星期

第三视角看见教育的光芒
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吴兴小学借助AI优化综合评价

□本报记者 王 楠

“人心齐,泰山移——”早上8:10,清脆的童声在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吴兴小学的走廊上回荡。302班的教室里,学生正跟随“星乐读”AI教师齐声朗读。教室前方,智能摄像头和麦克风静静工作着。“注意舌尖要抵住上齿背。”校务办主任庄菊萍穿梭在课桌间,一边纠正学生的发音,一边在“星未来”综合评价程序上为发音准确的学生加分。

这一幕,正是学校依托AI技术打造的“和远未来”综合评价体系的生动写照。学校于2023年创立,在这座崭新的校园里,AI技术影响着师生的教与学:课堂智能反馈系统为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实时采集的课堂互动、作业质量等多元数据,为每个学生生成一份可视化成长档案;“星未来”综合评价程序建立的积分奖励机制,则让每个学生的进步都能被看见……最终营造出的,是“每一节课有数据支撑,每一名教师有成长路径,每一个学生都被关注”的教育新生态。

看见教学,助力教师破茧成蝶

早上9:15,结束了授课的数学教师冯晨菲回到办公室。她第一时间点开平板电脑,课堂智能反馈系统的报告已经生成:刚才在201班的这堂课上,45分钟里教师行为占比43%,属于对话型授课模式;全班平均举手率高达80%,一半以上学生举手超6次,学生左优优更是以25次高居榜首……值得关注的是,系统提示:本堂课教师平均语速达到每秒3.4个字,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偏快。

“数据让我看到了教学盲区。”冯晨菲的指尖轻轻滑过平板电脑,回忆起去年10月初次接触课堂智能反馈系统的场景。那时,她正在参加学校的新教师培训,第一节图形公开课结束后,屏幕上的课堂热力图显示:一条一字形的红线集中在前排,而后排是一大片灰色“沉默区”。“后排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而好的课堂不应该有被遗忘的角落。”从那一刻起,冯晨菲踏上了教学改进之路。巡堂时特意延长在后排的停留时间,在教案边角贴上“关注后排”提醒便笺……这些细微的调整,使她如今的课堂热力图颜色分布变得均衡,后排的学生开始积极主动发言,发言比例从0.3提升到了0.7。

一年来,冯晨菲已经习惯有课堂智能反馈系统的辅助。在最近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上,冯晨菲根据系统建议调整教学设计:结合课程内容放缓语速、增设小组互动环节等。课堂结束后,报告显示,冯晨菲所带班级学生的自主探究时长明显更长。在这种教学相长的过程中,“看见”和“被看见”成了这名00后教师提到最多的词。

受益于课堂智能反馈系统的教师并不只有冯晨菲。事实上,这两年,学校教师队伍从18人壮大到近60人,其中年轻教师占比近八成,但在各类省级评比或赛事中,这些年轻教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获奖超过50人次。课堂智能反馈系统通过教学行为分析、师生对话记录、智能诊断报告生成等功能深化课堂教学评价,实现了教学过程全维度记录、教学效果可视化分析,以独特的视角助力教研活动转型升级,助推年轻教师成长。

看见成长,守护学生闪光时刻

英语课上,304班学生莫子涵所在的小组进行了主题为“Making Friends(交朋友)”的情景剧展示。“第一小组展示得很好,加分!”英语教师话音刚落,智慧黑板上的“星动力悬浮球”出现又很快消失——表示系统已根据预设的班级小组名单完成加分。课间,在201班的图书角旁,学生赵翊博正自发地整理散落在地上的绘本。这个默默付出的身影被冯晨菲用镜头悄悄拍下并上传,赵翊博的账户立即收到“乐于助人+1分”的奖励。

这些都是学校“星未来”综合评价程序的日常应用场景。“‘星未来’就像手持放大镜的园丁,能看到每一处微光。”304班班主任谢宇敏介绍,这一评价程序将德、智、体、美、劳五大维度细化为32项具体指标,以学生成长数字画像为核心,通过课堂反馈、在线学习等渠道,采集学生课堂互动、运动健康、艺术表现等20余类数据。学生课堂坐姿端正、乐于助人、认真做眼保健操等正向行为都能获得加分;而扣分项则针对课堂走神、集会嬉笑打闹、午睡不遵守纪律等情况。

10月28日,学校举办体质达标运动会。操场一角,学生正专注地跳绳,绳子快速划过,前方屏幕上的数字则随之自动增加。“太棒啦!”当数字不断攀升,终于突破了110个时,莫子涵兴奋得喊了出来。谢宇敏打开“星未来”综合评价程序里莫子涵的数字画像和五维雷达图,说:“子涵在美育维度上很突出,她的语言表达有天赋,担任过国旗下讲话的主持人。”而就在几周前,谢宇敏注意到莫子涵的体育成长曲线略低于班级平均水平,便鼓励她“声音能点亮舞台,运动也一定可以”。锚定即将到来的体质达标运动会,莫子涵开始了加倍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运动会上她成功达标并获得加分,五维雷达图也变得均衡起来。

看见未来,点亮家校共育道路

晚上7:00,完成当天的兴趣阅读后,103班学生潘允嘉在暖黄色的台灯下开始收拾书桌。妈妈芮女士用手机记录下了他踮着脚尖将最后一本绘本放进书柜的身影。照片刚上传至家校平台,班主任的加分通知就叮咚作响,芮女士的手机屏幕上跳出“家务劳动+2分”的字样。

原来,“星未来”综合评价程序还具备家校互动的功能。校内所有评价会实时同步至家长的手机端,家长也可以记录孩子在家的学习、劳动情况,确保每一分努力都能收获掌声。程序内还设置了校长信箱、校服订购、监控查询、晚托选课、AB餐选择等功能,构建起家校高效沟通的数字化桥梁。校长信箱开通以来,学校收到了不少热心家长的信息。副校长顾利荣介绍,家长通过平台反馈的“建议食堂增加主食的种类”等信息,学校都会第一时间召集相关负责人,讨论落实。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小星星,AI评价的魔力就在于它能拨开云雾,让每颗星星的闪光点都被看见。”校长林东站在数字展示中心的数据大屏前说道。屏幕上显示:自AI评价全面覆盖以来,教师课堂互动率攀升60%,学生主动发言率增长45%,校本教研时间缩短40%。比数据更动人的,是这背后实验室里专注观察的眼神、课堂上高高举起的小手、课间耐心帮同伴讲解题目的侧脸……林东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完善“和远未来”综合评价体系,并在校园内增设积分兑换机,学生可以兑换学习用品,也可以在节日兑换贺卡、礼品,在AI技术的助力下兑现“和你一起成长”的承诺。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