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新闻聚焦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11月7日 星期

义乌工商职院外语外贸学院:把思政课堂搬进市场档口


□本报记者 陈嘉琦

今年8月底,为深入了解市场实情,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外贸学院学生任雯琦与同伴走访了200余家义乌国际商贸城商户,开展了一项关于外贸企业生存现状的专题调研。“全球贸易环境复杂多变,但经营户们依然坚守在档口,积极寻找转型机遇。这份智慧和韧劲,值得我们学习。”她感慨道。

这场深入市场的实践,正是外语外贸学院以“市场育人”理念开展思政教育的生动缩影。立足义乌“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区位特色,学院致力于探索专业能力与家国情怀兼具的数字贸易人才培养路径,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学院党委副书记徐锦波表示:“我们坚持以‘市场育人’为核心,将市场故事作为鲜活的思政教材,把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市场实践,以此锤炼学生的过硬本领、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

发挥市场的育人功能,首先要让市场力量“走进来”。为此,学院推出“铸魂强师”计划,将企业家等请进校园担任校外思政导师,将他们的创业经历与职场感悟转化为浸润人心的思政资源。宝娟家纺创始人姚宝娟就是校外思政导师之一。今年9月,在学院开学典礼上,她分享了自己从最初简陋摊位起步,依靠自学英语、阿拉伯语等5门外语,主动与各国客商沟通、拓展客源,最终把产品成功销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创业经历,勉励学生要扎实学好专业技能。截至目前,学院共聘有10名校外思政导师。

让“思政场”与“商贸场”同频共振,更需推动学生“走出去”,深入市场一线。学院通过“现代学徒制”项目,在校企合作与“生企双选”机制下,精准输送学生至跨境电商主播等前沿岗位实践学习。

学生楼子涵在大二时就加入了“现代学徒制”项目,成为浙江义乌思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实习跨境电商主播。她告诉记者,直播时要与客户交流,需用到许多产品的专用名词,一段时间下来,不仅口语能力有了长进,还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学期,楼子涵开始推广安徽亳州的合香珠。合香珠不仅融合了亳州非遗技艺,还与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紧紧相连。为讲好产品背后的文化故事,她深入学习合香珠的香方,以及不同中药材的功效。“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中医药文化。每次讲解产品,我都感觉是在为传统文化出海出一份力。”她说。

在“市场育人”这堂大思政课中,学院尤其注重引导学生以专业技能回馈市场与社会。面对全球电商快速发展,不少义乌老一辈商户面临“有货无渠道、想学无门路”的困境。2022年,学院组建“播勇者”志愿服务团队,秉持“服务商户,助力直播,推广好物”的宗旨,通过市场走播、技能培训等形式,助力商户掌握直播技能,推动中国好物走向世界。

大三学生陈清骏作为团队总负责人,与成员们常驻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该区域以销售各类珠子为主,部分产品因款式传统面临库存压力。团队一方面通过走播向海外客户推荐符合当地审美的产品,另一方面手把手教商户短视频制作与直播运营。在团队的帮助下,商户的营业额普遍在短期内实现约40%的提升。“作为义乌人,我能用所学为家乡市场的叔叔阿姨做点实事,特别有意义。”陈清骏说,他的沟通能力也在一次次的直播中得到了锻炼。

截至目前,“播勇者”志愿服务团队售卖的商品超过18万件,已为400余家商户提供账号运营、短视频制作等实操培训。“播勇者”多语种跨境直播赋能项目还获得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接下来,学院将立足独特的区位优势,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续以‘市场育人’为核心,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家国情怀的数字贸易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持续注入动力。”徐锦波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