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邵焕荣
11月3日清晨5:30,天光未亮,一辆食材配送车已准时抵达丽水市实验学校门口。值周教师梁慧、食堂工作人员胡晓燕与配送师傅赵曾法默契配合,将一筐筐食材卸下,并逐一搬上智能电子秤。西红柿42.5公斤、面粉39公斤、猪大排55公斤……随着数据录入,这些信息连同实时影像,被同步上传至丽水市校园食堂监管平台的“阳光验收”模块。验收最后,梁慧、胡晓燕和赵曾法还同步完成了“刷脸+签名”的双重验证,确保责任到人、过程可溯。
这套严谨的“阳光验收”流程,如今已是丽水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常态。“校园餐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丽水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叶伟勇介绍,该市现有中小学校229所、中小学食堂279家,在校生超25万人。近年来,为切实筑牢校园餐安全防线,守护学生美好“食”光,丽水不断深化校园餐专项整治行动,通过数智赋能、提质降本等一系列扎实举措,不断提升校园餐安全治理水平与服务质量,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吃上了放心餐。
数智赋能
从采购到入口,一路“阳光”
在市教育局党委委员、总督学翁立辉看来,食品安全是校园餐治理不可逾越的底线,也是监管的重中之重。
自专项整治启动以来,丽水市纪委、教育局等多部门联动,连续开展了两轮覆盖全市中小学校的校园餐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与11轮暗访督导,累计发现问题3410个,整改3284个,整改率达96.3%。“但这还远远不够。全市25万名学子的盘中餐,容不得半点马虎。”翁立辉直言,校园餐治理绝不是一阵风,必须将专项行动与长效机制建设结合起来,构建常态化的全链条监管体系。
为此,丽水紧抓全省校园食堂场景公权力大数据监督试点这一契机,创新开发了丽水市校园食堂监管平台。该平台围绕“采购、验收、烹饪、陪餐、仓储、财务”六大核心环节,构建了全链条的“阳光”监管体系。
以“阳光厨房”为例,走进丽水市实验学校的食堂后厨,记者发现,厨房的每个角落都装有摄像头。这些摄像头不仅实时记录着菜品从切配、烹饪到打餐的全过程,还联通“阳光厨房”模块,将后厨动态一览无余地呈现在监管平台上。更智能的是,摄像头还带有AI行为识别功能,能自动抓拍穿戴不规范、违规使用手机等5类违规操作。
“建好平台,更要用好平台。”市教育局计划财务处副处长徐琳告诉记者,常态化监管要真正落地,还必须明确谁来管、怎么管。为此,市教育局、市场监管局等7个部门联合成立了工作专班,专职负责校园餐的日常监管工作。同时,还依托平台,配套建立了“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以压实各方责任:学校可自行处理的低风险问题标为蓝色;需主管部门协调的中风险问题标为黄色;而如账目不符等严重问题,则直接亮起红色预警。
10月21日至23日,丽水某中学食堂后厨因连续3天被拍到员工穿戴不规范,触发黄色预警。工作专班立即介入核实,将预警信息同步推送至市教育局、市场监管局及学校分管负责人。两部门迅速启动整改督办流程,要求学校3日内提交方案,7日内完成整改。该校负责人立行立改,5日内即整改到位,并将全过程录入平台归档。“若黄色预警3日内未处置,将自动升级为红色。”徐琳介绍,届时教育局与市场监管局将组成联合督导组进驻学校,以更强力的措施推进整改。
现如今,在丽水,一套由工作专班抓总、责任部门督办、学校负责人落实的校园餐常态化监管机制已基本成熟,丽水市校园食堂监管平台也实现了全市所有中小学食堂全覆盖。
满意上“新”
让每一餐更实惠、更营养、更美味
11:30,丽水市莲都区中山小学六(2)班的教室内饭菜飘香。红烧肉、盐水虾、炒白菜……一道道热气腾腾的现炒菜肴被分装进餐盘,陆续送到学生手中。“现在的饭,比上学期的盒饭好吃太多了。”开餐不到5分钟,学生邹锦泽的餐盘已几乎见底,“红烧肉特别香,米饭也比之前热乎”。
这一变化,得益于该校新学期启用的校内新厨房。中山小学作为一所老牌城区学校,过去受限于校园空间,一直未设校内食堂,只能依赖校外配送餐。那时的配送餐,每天上午8点前就要打包装盒,等到开餐时,已在饭盒中闷了超过3.5个小时。“这样的饭菜,能好吃吗?”回顾以往,不少师生都颇有感触。
在丽水,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为此,今年以来,丽水大力推进学校供餐模式改革,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对75家学校食堂实施提档升级与微改造,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了由学校或政府中央厨房直接供餐。目前,全市A级食堂占比已达73%,较去年大幅提升30个百分点。
中山小学正是该政策的受益者。“如今,新厨房建成后实现了自主供餐,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菜品的锅气、温度与营养,学生们吃得香,我们看着也高兴。”中山小学党支部书记叶芳说。
“校园餐,安全、卫生是底线,营养、美味是追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吃得放心,更要吃得满意。”在翁立辉眼中,做出一道好菜的逻辑很简单,即好食材加好手艺。
基于这一理念,近年来,丽水多管齐下。为确保食材同源、同质、同价,丽水在市区21所学校率先实行了食材“集采联配”,借助规模化采购提升议价能力,在严把食材质量关的同时,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在食谱设计与供餐方式上,市教育局又联合市卫生健康委等单位,结合地方特色食材共同推出了首期40款带量营养食谱,并同步推广“六选六”菜品全选、半份菜、小份菜、地方特色菜等特色服务,不断丰富学生的用餐选择。此外,为进一步提升校园餐饮质量,丽水还在市本级及市辖区的28家学校食堂试点推行了厨师定期交流机制。
这套组合拳带来的改变立竿见影。叶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15元餐标仅能吃一顿简单的配送餐;现在,学生只需花费10元,便能品尝到“六菜一汤一水果”。“菜品更丰富、食材更新鲜,价格反而更实惠。”她坦言。正因为如此,该校学生对校园餐的满意率从6月底的87.5%提升到10月底的97.6%。
“校园餐既是‘舌尖上的民生工程’,更是‘心尖上的政治任务’。”叶伟勇表示,下一步,丽水将持续深化校园餐治理,强化全链条数智监管,夯实长效机制,坚决筑牢校园餐的质量与安全防线,让每一份校园餐都能成为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的“暖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