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学前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11月4日 星期

上虞爱弥儿幼儿园:爱在真实场景中自然生长


□本报通讯员 董银芬 顾松灿

本学期,绍兴市上虞区爱弥儿幼儿园的鸡舍旁,悄然多了一条由石子、砖块和弹珠铺成的小路。雨后的清晨,几名幼儿手牵手踩着它稳稳地走过,再也不用担心滑倒。这条小路源自上届大四班幼儿的观察与行动——他们发现每逢雨天,小、中班的弟弟妹妹们去鸡舍时因道路泥泞易滑倒,便自发设计、选材并亲手铺就了这条“爱心小径”。

这条小路恰是上虞爱弥儿幼儿园“以爱育人”教育理念的缩影。园长余照君谈及这条小路时,语气满是欣慰:“我们力图将爱的教育融入社会实践与自然体验,让幼儿在真实场景中感知爱、表达爱、传递爱。”

除了关心身边的伙伴,幼儿园也鼓励幼儿关爱远方的朋友。通过积极构建跨地域教育共同体,幼儿园与景宁畲族自治县实验幼儿园、西藏比如县第三幼儿园结对,引导幼儿在真实的社会实践中,学会交流与协作。在“云端共读”活动中,幼儿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集思广益,向景宁实验幼儿园捐赠精心挑选的绘本,并通过视频连线分享彼此最爱的绘本故事,生动的讲述让屏幕两端的幼儿们爆发出同频的笑声。在“爱心义卖”活动中,幼儿们用义卖所得,为比如县第三幼儿园的小伙伴们购置了厚实的御寒冬衣。

教师们将城乡差异巧妙地转化为互补的资源。在与上虞区丁宅乡中心幼儿园的合作中,双方设计的“我在丁宅有棵树”“城乡儿童共护母亲河”等特色项目,让城乡幼儿在互动中建立起深厚友谊。在这些活动中,城市幼儿带领乡村伙伴体验青瓷制作,为他们讲述上虞的历史故事;乡村幼儿则化身“自然导师”,教他们的城市朋友辨识田间作物,参与农事劳作。两地幼儿在共植一棵树、共绘护河长卷等协作活动中,拓宽视野,建立起深厚情谊。

引导幼儿在自然中萌发爱与责任感,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一环。园内,“空中农场”成为他们体会“粒粒皆辛苦”的真实课堂;一旁的“动物萌部落”里,幼儿们轮流承担起喂养、清洁的工作。大班教师吕芳观察到这样一个细节:一名平时略显淘气的幼儿,在喂小羊时会温柔地轻声对身旁的小伙伴说“小声点,别吓到它”。在她看来,这种对自然发自内心的热爱是单纯的说教难以培养的,在这里,环境真正成了“无声的教师”。

教师们还充分利用幼儿园坐落于曹娥江畔的区位优势,将课堂延伸至园外。幼儿们在教师的带领下,沿着曹娥江景观带徒步考察,用稚嫩的画笔记录下母亲河的风貌。在幼儿们的眼中,这条母亲河不是书本上的图片,而是可亲可感的成长伙伴。

不知不觉中,“爱文化”如曹娥江之水,无声却持久地浸润着每一颗童心。一名家长在反馈单中写道:“孩子现在会主动照顾弟弟,还一本正经地说,‘幼儿园的哥哥姐姐也是这样保护我们的’。”在爱的教育中,幼儿们将爱主动延伸至同伴和自然,成长为有温度、有担当的生活者。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