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丁蕙实验小学 吕 纯
两年前,轩轩转入我们班。三年级的他体重达到75公斤,同学们叫他“胖虎”“肥猫”……平时沉默寡言的轩轩一听到这些外号就大发脾气,甚至大打出手。短短一个月,光因外号轩轩就和同学起了不下10次冲突。
家访时,我把轩轩这段时间的表现说给他妈妈听。没想到话才说一半,轩轩妈就开始不停地擦眼泪。
原来,轩轩从小体弱多病,爸爸妈妈三天两头抱着他往医院跑。因为心疼孩子,轩轩想吃什么爸爸妈妈就让他吃什么,从不约束。渐渐地,轩轩越来越胖。
几乎每一个见到轩轩的人,都会关注到他的体形。转学前,轩轩爸妈担心的就是这个。
我意识到,外形焦虑让轩轩缺乏安全感,削弱了他的自我价值感。我和轩轩妈约定,一定要让轩轩从自卑中走出来。
轩轩躲在自己房间的门背后一声不吭。我拉住他的手说:“轩轩,我理解你的心情,小时候,我也很胖,同学们喊我‘大脸猫’。我非常伤心,暗暗发誓,一定要让他们刮目相看。你瞧,我已经成功了。”
轩轩抬起头,眼里闪着光芒,那扇关闭已久的心门似乎已打开。
我们一起制订减肥计划,轩轩妈负责改善家庭膳食结构,控制轩轩的热量摄入;轩轩爸则成了轩轩的私人教练和锻炼伙伴,给予指导和鼓励。
我邀请体育教师作为“成长合伙人”,利用大课间,给轩轩量身定制形式多样的减脂运动。
有趣的运动还吸引了其他学生,他们纷纷提出加入“训练营”。于是,我干脆建了一座“墩墩健身房”。
就这样,轩轩在家长、教师和同学的陪同下,打响了减肥第一枪。
可减肥毕竟是长期战,没过几天,轩轩的热情就开始慢慢消退。短时间内外形变化不大,轩轩的坏情绪也开始反扑。
该如何让他控制情绪呢?我邀请轩轩到校园的谈心亭小坐,与他一起看《多出四根手指的音乐家》的绘本故事。
故事中有一个名叫阿密娜的8岁女孩,她比普通人多了4根手指。“如果她来到你身边,你会怎么看待她?”我问。
“有点像怪物。”
“是的,她的童年充斥着嘲笑和异样目光。”
这一点,轩轩感同身受。
“谁知这却成为她得天独厚的优势,她用14根手指演奏钢琴曲,就连钢琴家都自叹不如。”我陡然提高了音量。
“阿密娜真了不起。”轩轩大为震撼。
“轩轩,老师知道你很不喜欢自己的外形,近期减肥的效果也不明显。但是,胖也可能是上天送给你的一份特殊礼物哦。只有懂得如何打开这份礼物,才能看到它的珍贵之处。”
“胖哪会有珍贵之处呢?”轩轩眼里的光再次暗淡下去。
我拍拍他的肩膀:“谁说的,我有小妙招。”
得到认可的轩轩,渐渐向我敞开心扉,打开了话匣子。
学校下周要组织体检,我一宣布,几个学生立刻把目光投向轩轩;轩轩的情绪又激动起来,攥紧双拳。
我想,是时候履行和轩轩的约定了。
下午的班会课上,出现了一只人偶——大白。他摘下头套,没错,正是气喘吁吁的我。
我邀请全班学生来体验,首先请了和轩轩起过冲突的小A。小A穿上大白的服装,刚走两步,就卡在了桌子中间。
学生们有的笑着,有的争着要试一试。几轮下来,大伙儿纷纷表示:“太重了,难受死了。”
“是啊,穿上这件衣服就像给你增重了10公斤,身体负重,行动受累。有的同学因为吃药,体重增加了,每天遭受的压迫和这个差不多。”很多学生听懂了,低下头,露出愧疚的神色。
“不过,大白也有大白的优势,他有哪些独特的价值呢?请你们写在帮帮卡上,投入大白的‘情感账户’中吧。”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写起来,很快,帮帮卡上写满了文字,“情感账户”也被投得满满的。
“你胖胖的样子,总给人踏实的感觉。”
“拔河比赛中,你一定是我们坚实的后盾。”
“花圃里的小苗每天都需要晒太阳,你可以帮忙搬运吗?”
……
听着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分享,轩轩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班会课后,轩轩顺理成章成为班级的“护花使者”“拔河主力”“秩序管理员”……骤然提升的存在感与自豪感让他的情绪稳定了不少,减肥计划也能稳步推进了。
渐渐地,学生们学会了主动发掘他人的闪光点,积极地往“情感账户”中投入帮帮卡,班级里流动着互相鼓励的温暖。
我仍然担忧:轩轩能在校园中接纳自己,但他能承受社会上陌生人的指指点点吗?
恰逢学校组织“火车站小义警”活动,我带着“墩墩健身房”的全体成员闪亮登场:稚气的相貌,荧光色的穿搭,回头率简直百分百。
刚开始,学生们有些不知所措。我告诉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很快,学生们就找到了自己的岗位,有的给人指路,有的管理秩序,而轩轩选择帮助搬运行李。旅客们一个个善意的眼神、一句句感谢的话语,让这群学生充满惊喜。他们勇敢地迎着众人的目光:“我是小义警,可以为您提供帮助。”
回程路上,我告诉学生们:“当你们向世界展现善良、真诚时,大家关注的便是你们内心的美好。”
时光一晃而过,轩轩减肥成效显著,变化不单体现在外形上,更在于内心。
轩轩妈激动地打来电话,我和她约定了更多的家校沟通时间、更多的家校共育任务。
轩轩的故事也让我关注到班级中更多特别的学生,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独特的价值,悦纳自我,从心出发。
有一天,我调侃轩轩:“好久没和你到谈心亭聊天了,看来你现在对自己很满意哦?”
●点评:
案例以“小胖墩”轩轩的转变为主线,生动展现出班主任通过情感关怀、家校合作与活动育人,帮助学生走出自卑、实现自我接纳的教育实践过程。面对自卑易怒的轩轩,班主任不急于纠正其行为,而是先家访溯源,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无助,这是共情之爱;订“私人契约”拉近距离,建“墩墩健身房”聚集体力量,以“大白体验”让学生换位思考,这是巧思之智;设“情感账户”助轩轩寻价值,带他做“小义警”树自信,这是赋能之爱。班主任以爱为底色,用智慧搭起成长阶梯,让轩轩走出外形焦虑,也让班级温暖满溢。这份“看见每个学生”的用心,为同行树立了育人典范,体现了教育者的温度与深度。
(点评者:杭州师范大学 周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