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师周刊▪课堂创新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5年10月31日 星期

激活教师创新力 构筑课堂新样态
——2025年宁波市江北区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90学分培训纪实

□赵博雅

“在‘有趣的线条’这堂课上,我没有演示直线和曲线的区别,而是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如何用线条表现‘狂风暴雨'和‘微风拂面’。学生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在尝试与对比中自己发现了线条的节奏感与情绪的内在联系。”

这个片段,来自宁波市江北区慈城中心小学教师陈姮霓在培训中的分享。她所参与的,是江北区教师进修学校与中国教师研修网共同打造的“2025年宁波市江北区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90学分培训”。该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修模式,覆盖全区171名中小学教师,为区域教师队伍建设和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注入了强劲动力。

以需求为导向,赋能教学实践

为切实解决教师日常教学中的“真问题”,主办方在前期开展了深入调研,以了解培训对象的真实需求,并设计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模块,让培训内容贴近教学实际。丰富的课程内容和层层深入的课程体系赢得了参训教师的广泛好评。

培训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与教改前沿,以案例式课程和微课程为主要载体,构建了系统的专业发展课程体系。语文学科设置了“‘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案例及思考”“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等主题,助力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提升任务群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美术学科围绕“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如何改变学习活动”“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案例《画恐龙》”等主题引导探讨与交流,激发教师的课程创新意识。科学学科关注“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关键问题突破”“让深度学习推动单元整体教学的进阶学习”等问题,帮助教师突破单元教学设计难点。

为帮助参训教师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创新课堂组织形式,培训采用阶梯式推进策略,围绕学习任务设计、整本书阅读等议题层层展开,凸显了前沿性、实用性与针对性。以小学科学为例,课程涵盖了“教科版新教材教学解读”“小学科学实践性作业的实践探索”“基于项目实践的小学科学‘教—学—评’一致性”等多个专题,实现了从理论学习到案例分析、再到现场实践的深度对接。浙江省特级教师徐春建、邹黎明等专家的高位引领,不仅让参训教师拓展了教学视野,更实现了课程实施能力的提升。

以活动为驱动,点燃思维火花

除了系统化的课程学习,本次培训还精心设计并组织了多场主题研讨。现场互助、共享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也推动了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与转化。

在众多议题中,“作业大变脸,‘老三样’迈向‘趣味化’”的研讨反响尤为热烈。参训教师从传统作业的弊端出发,在交流互动中探索作业创新的多元路径。教师姚懿萍分享了“民间故事连环画”特色作业设计,并详细介绍了从目标设定、内容要求到评价标准的完整方案,体现了学科融合与综合素养导向。教师成微佳展示了四年级学生的诗歌创意手绘手提袋作品。教师张伟介绍了班级诗集创作的全过程。这些案例都生动展现了作业在挖掘思维潜力方面的可能性,也让参训教师重新审视作业的功能——或许它不应该是机械、重复的知识巩固,而是一次次趣味化的学习体验。

另一场“核心素养下‘生本教育——少教多学’教学理念交流”的活动也给参训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该研讨重新探讨了教师的课堂角色,以及由此带来的教学方式的转变。现场,参训教师踊跃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比如,怎样以问题驱动代替直接示范,怎样将课堂时间充分还给学生并鼓励他们自主探索,等等。教师董倩妙介绍了如何通过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提供丰富的课外学习资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周丙圣提供了“精简讲授,聚焦核心”“任务驱动,自主探究”等理念,为课堂常见的秩序松散、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

一位参训教师在培训总结中写道:“这些研讨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更通过思维的碰撞与经验分享,推动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让我们思考怎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实现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以服务为支撑,提升培训实效

为保障研修质量、缓解工学矛盾,本次培训引入了“前期引导—中期督促—后期督导”的全流程管理体系,为参训教师提供了精细的管理与服务。

培训前期,主办方就制定了详尽的培训实施方案,通过适时发布学习引导和活动通知,帮助参训教师明确培训的目标方向,同时便于其合理安排时间。培训中期,通过平台排行榜、学情通报等方式有效督促教师的学习;培训后期,通过发布公告、分批发送督学短信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参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确保任务如期完成。

此外,“客服小研”智能应答系统与400客服热线等支持体系的引入,也为参训教师构建了即时响应的支持网络。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技术操作方面的问题,参训教师都能在第一时间获得专业、细致的解答,这种全方位的服务为培训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次培训以精准的课程设计、创新的研修模式和精细的过程管理,搭建了江北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不仅显著提升了参训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还通过引领交流与反思,激发了教师队伍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能。未来,参训教师将带着这些先进理念与方法回到课堂,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江北区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贡献新力量。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