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嘉琦
时隔两年半,龙游中学教师陈丽君对那一幕依然记忆犹新:一辆满载的大巴驶入校园,车上走下来的是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全体英语教师及带队人员,一行共31人。那是两校结对后首次开展集体教研的场景。
这场跨越山海的缘分,始于《浙江省山区26县和海岛县“县中崛起”行动计划》与《推进山区26县和海岛县县域普通高中结对帮扶工作的实施方案》两份文件的出台。2023年2月14日,两校正式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在签约仪式上,余高党委书记、校长俞建中郑重承诺:“对龙游中学的帮助上不封顶!”
面对这一宝贵机遇,龙中全面梳理了自身发展的短板。学校党委书记邱建军坦言,教师业务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既然与余高结对,就要把握契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协议签订后,两校联合教研迅速步入常态化,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每次教研活动前,双方均会充分沟通,明确指导内容与年级安排。形式灵活多元:或是余高教师来到龙中校园,听课评课,分享学科进度与教学计划;或是龙中教师前往余高,走进名师课堂,共同探讨教学方法。
龙中高一语文教师叶丹曾多次参与集体教研,她对每次教研活动中“含金量”十足的讲座环节印象深刻。今年9月底,余高语文教师郑晓雅以“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为题,介绍了在“教考衔接”背景下教师应如何活用教材。“过去我们备课往往按部就班,虽然常说要‘教考衔接’,但是具体怎么打通教材与考点,思路并不清晰。”叶丹说。郑晓雅的讲座从教材编排特点切入,直指命题趋势,让她豁然开朗。“这几年,余高老师的分享总能带来教学上的新视角。”
集体教研之外,沉浸式跟岗学习成为深入教学“腹地”的重要方式。两年多来,龙中有一半教师参与了跟岗锻炼。
高二信息技术教师吕宽武在跟岗期间,深入余高备课组,零距离观察名师日常教学细节。令他尤为触动的是,余高教师会精心设计每一份校本作业,而教辅资料仅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返校后,吕宽武与备课组教师尝试自编校本作业,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设计专题练习,效果立竿见影,学生掌握程度显著提高。
为进一步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精准帮扶,2023年6月,龙中成立了名师工作站。目前,学校设有由余高名师、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组成的13个龙中名师工作站,覆盖全部学科,并实行师徒结对机制。
龙中思政课教师邓佳婷在得知工作站成立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成了余高思政课教师郭威的徒弟。在备战省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期间,郭威为她搜集优质说课资源,并对时政述评环节的素材逐一把关、提出建议。最终,邓佳婷荣获二等奖,成为龙中首位在该赛事中获奖的思政课教师。“我不是科班出身,在教学和比赛中常感到方向不清。”邓佳婷说,“郭老师的指导与鼓励,让我的教学之路走得更加踏实。”
两校结对帮扶的成果清晰可见。近两年,龙中新增市名师2人、市名班主任1人、正高级教师2人,省教坛新秀与浙派名师不断涌现,年轻教师在省、市级教学比赛中屡创佳绩,教师专业成长周期明显缩短。
“接下来,两校将继续优化帮扶机制,深化交流合作。我们期待能争取更多的余高名师驻校帮扶,并在竞赛教练团队培养等方面实现突破。”邱建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