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镇海区贵驷小学 胡晓玲
在班级里,如何有效地表扬一群学生?我一直在探寻一种便捷而高效的方法。
一次,我在教师发来的照片中仔细寻找儿子的身影时,突然发现:其实,家长非常渴望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然而,孩子上小学后,教师分享给家长的校园照片越来越少。
那么,为什么不从我做起,满足家长的需求,多拍一些“点赞照”,用影像来记录学生们的闪光时刻呢?
我立刻付诸行动。当天词语默写结束后,一些学生取得了全对的好成绩,我当场宣布要为他们拍一张合影。
学生们听后欢呼起来,自发地排成了两排。
我按下了快门,第一时间将照片分享到班级群,并邀请家长为这些表现优秀的学生点赞——第一张充满意义的“点赞照”就这样诞生了。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默写,大部分学生取得了全对的好成绩。我照例为他们拍下“点赞照”。
此后几次默写,好势头依然延续。家长对“点赞照”的关注无形中转化为学生的动力,让他们更加主动地争取“上镜”的机会。
为了让“点赞照”的意义更加突出,我特意选择在晚间发送。这时,全家人往往聚在一起,借着照片认孩子,这份认可便显得格外温暖,更具仪式感。
渐渐地,“点赞照”的表彰范围不再局限于默写。跨学科作业表现突出的、读书节中阅读量排名前十的、当月向校刊投稿成功的……一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就会用“点赞照”记录下来。
班级群里隔三岔五就有学生的身影,“点赞照”的表彰效果之显著,激励着我不断挖掘更多值得表扬的内容,并定格学生们在镜头前那一张张自信的笑脸。
我还在不断思考,如何把“点赞照”拍得更加出彩。
比如,可以更换不同的拍摄背景,校园大草坪、文化长廊等,或者让获表彰的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场景。春天,学校后花园的粉色樱花开得正盛,成为最浪漫的天然背景,于是,那张“点赞照”成了独一无二的纪念。
又如,精心设计拍照姿势,让学生们错落有致地或坐或站,同时兼顾每个学生的体形特点,让每一张“点赞照”都成为他们最美的成长记录。
不知不觉间,我发现家长的朋友圈里开始频繁出现“点赞照”。有一次我忘了及时发送,一名家长还特意私信向我索要照片,我们由此聊起了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现。
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点赞照”已不再只是一张照片,而是架在家校之间的一座温暖桥梁。
评价模式确立后,我不仅邀请家长们共同关注孩子每天的成长点滴,也会在每周五和全班学生一起回顾本周的精彩瞬间。
我邀请照片中的学生分享当时的心情,使得教室里笑声与掌声不断。积极正面的情绪在彼此间传递,班级的学习氛围也变得越来越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