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沈星凯 王厚明)“这根针要这样戳到底。”在杭州市健康实验学校的实践教室里,高一学生小郑正耐心地教来自朝晖实验小学的小伙伴制作上海绒绣。第一次体验“小老师”的角色,小郑很开心:“今天我又交了一个新朋友!”
这温暖的一幕,发生在10月15日杭州市拱墅区举办的“架起彩虹桥,携手共成长”2025年融合教育活动现场。当天,朝晖实验小学与健康实验学校进行了融合班级结对仪式。此次结对,是拱墅区深化融合教育的一次有益尝试。
“特需儿童要融入社会,需要和普通孩子有更多常态化、深度的交流,这是他们社会化训练的重要一环。”健康实验学校副校长黄炎淼表示,此次结对真正打通了融合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据介绍,结对后,两校将组织“同上一堂课”等常态化交流活动,让特需儿童在真实社交场景中提升适应能力。
如今,越来越多症状较轻的特需儿童选择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然而,普通学校教师常因缺乏相关专业经验而感到压力。“结对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朝晖实验小学校长张莉渺认为,通过近距离观察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够快速学习针对特需儿童的教育策略,有效提升开展融合教育的能力。
据悉,今年上半年,拱墅区推出全省首个普惠融合教育项目——“萤火学苑”课程。每到周末,分布在18个街道的融合教育教学点开课,为597名特需儿童免费提供关键能力提升训练。该项目上半年累计授课720课时,家长满意度达98%,本学期还将举办6场公益讲座和专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