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周刊▪教育叙事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10月10日 星期

我不要学生怕我


□安吉县孝丰小学 傅金平

教书的头几年,办公室里一位备受尊敬的老教师曾这样告诫我:“离学生远一点,保持神秘感,他们才会怕你,才镇得住课堂。”

那时的我,谨遵教诲,刻意与学生保持着距离:课间十分钟,埋头批改作业;上下班路上,行色匆匆;即便在热闹的运动会上,也多是背着手巡视,像一个不苟言笑的监工……我以为,这就是所谓的“师道尊严”。

光阴荏苒,一次偶然的对话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一天放学,我在一家蛋糕店门口等公交车。凯凯背着书包跑过来,仰起头,好奇地问我:“老师,您是不是不住在孝丰呀?我看见您每天放学都在这儿等去递铺的车。”

我心头一震。这个“小机灵鬼”,不仅不害羞,没像其他学生一样跑开,还在观察我,而且观察得如此细致。

我笑着回答:“是呀,你呢,是不是常来这里买好吃的?”

就这一问,打开了凯凯的话匣子。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我,这家面包店里哪款面包最香……我突然意识到,原来上下学路上那短短的几分钟,竟是如此珍贵的交流时刻。

陪学生从校门口走到接送点,一路上听他们叽叽喳喳地说着新鲜事、接下去的打算,最能直接地感受到他们的情绪:是开心得不得了,还是有点儿闷闷不乐。

我也开始珍惜课间十分钟,虽然少了我们当年跳皮筋、扔沙包的热闹场面,但学生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乐趣,有的围在一起讨论最新的动画片,有的交换着漫画卡牌,有的则安静地趴在窗边看云……我会走过去,不是以监督者的身份,而是作为一个好奇的大朋友。

“这张卡牌很厉害吗?”“这部动画片更新到哪一集了?”这样简单的问话,常常能引来他们热烈的回应。在消除了戒心的闲聊中,我听到他们对作业量的真实吐槽,也摸清了他们最近在学习上的困惑。

而研学活动和运动会这样的大场合,更是师生情感升华的绝佳时机。

没有了教室和讲台的界限,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平等和自然。

我为学生在运动会上的拼搏呐喊助威,在他们休息时递上一瓶水、开一句玩笑,和他们一起研究植物标本……我看到的不再是“学生”,而是一个个鲜活、完整、充满个性的生命。

他们会跑过来拉着我的衣角,兴奋地指给我看他们的发现;他们会在失败后红着眼圈来到我身边寻求安慰……在轻松的聊天中,心灵的隔阂悄然冰释。

回过头来看,那位老教师的教诲深深植根于他所处的时代,那种带有距离感的教育方式确实曾在一定程度上对稳定秩序起过作用。

时至今日,我们也老了,更应持续学习,主动拥抱变化,甚至要有勇气放下某些曾经奏效的经验和法宝,选择更柔软、更贴近的方式:倾听学生的声音,用真诚的聊天走近学生,让教育在对话中自然发生。

每一次看似随意的闲聊,都是一次温暖的连接,都是心与心的碰撞,让我能真正听见学生思想抽穗、情感开花的声音。

那个黄昏,那一声“老师,您是不是不住在孝丰”的寒暄,至今依然是我教育生涯中最动人的回响之一。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