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师周刊▪理论研究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5年10月10日 星期

高中语文教学与德育融合的策略研究


●构建从单篇精读、单元整合至群文拓展的教学策略,系统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深度融合。

□湖州市南浔高级中学 吴 芬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背景下,如何将德育有机融入学科教学已成为高中教育的重要课题。语文课程因深厚的人文底蕴与价值承载功能,在融合德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应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实现德育的隐性渗透,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研读与体悟,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本文基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从单篇精读、单元整合与群文拓展三个层面,系统探索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渗透的有效路径,构建“文本解读—资源开发—价值引领”的融合机制,旨在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一、单文型——立足文本,挖掘资源

高中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在单文型教学中,教师解读文本时,需横向对比单元内文本的德育共性与差异,纵向梳理文本所蕴含的价值脉络,从中选择恰当的内容,探索开发新路径。

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中的《哦,香雪》为例,教师可从文本细节入手挖掘德育资源。作者铁凝在《哦,香雪》中塑造的主人公香雪,从侧面展现了山村青年对精神文明的强烈向往与真挚追求,有助于激发学生提升自我价值、奉献社会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人物形象为核心进行问题创设,引导学生从文本解读走向自我反思。例如,通过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提炼“对精神文明的向往”这一价值点;通过对比香雪与其他青年对外部文明的不同态度,凸显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差异。教师还可借助人物的行为演变引导学生体悟青春价值。通过文本分析,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坚定的理想信念往往需要克服压力与困难才能实现。

单文型德育资源的开发应通过情境设问将文本解读转化为自我反思,实现从文本资源到价值引领的过渡。

二、单元型——整合思考,资源重组

在单元型教学中,教师需依据单元导语进行资源重组,整合文本群以构建德育体系,既要准确把握编者设定的人文主题,又要梳理文本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实现德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围绕“劳动光荣”这一主题,选取了《喜看稻菽千重浪》《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等通讯报道及《芣苢》《插秧歌》等古典诗歌,形成了“当代实践—理论阐释—传统溯源”的内容结构。

单元型整合可采用“三步重组法”实现德育渗透:第一步,拆解文本要素,从《喜看稻菽千重浪》中的科研坚守、《“探界者”钟扬》中的生命探索等不同维度提取劳动精神特质;第二步,构建关联框架,以“劳动创造价值”为核心,将通讯报道所呈现的当代实践与古典诗歌所体现的传统劳动美学形成对话;第三步,设计整合任务,通过“文辞之美”“人物之美”“劳动之美”“劳动者之歌”四个维度的探究,引导学生从文本集群中提炼劳动观念的共性价值,形成系统的认知资源集合。

三、群文型——聚焦成长,提炼主题

开展群文型教学应立足教材整体体系,教师需通过比较不同单元的精神内核差异,挖掘人文主题之间的递进关系,从“青春价值—劳动观念—文化认同”三个维度构建梯度化的德育内容链,使各自独立的单元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为例,教师可通过群文融合,先从地域文化资源中提炼“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的主题;再联动第一单元,设计“青春担当与家乡发展”探究任务;最后通过“跨单元青春榜样”评选等活动,引导学生将文本解读转化为成长反思,实现从主题提炼到价值内化的德育闭环。

无论是重组单元型资源,还是提炼群文型主题,都需立足语言文字,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熏陶。单文挖潜、单元重组、群文提炼有助于我们探索语文教学与德育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