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习作工具可辅助创意选材与构思、提升语言表达质量、优化修改与评价机制,系统增强学生写作能力。
□宁波前湾慈吉外国语学校 杨 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学生在第三学段“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而在实际调研中,笔者发现当前习作教学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素材选择与文章构思缺乏新意、内容与表达趋于空洞、修改与评价环节效率不高且学生负担重。
随着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AI习作工具为习作课堂的转型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教师可将其应用于课前备课、课中教学、课后练习等多个环节,助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本文以成长类主题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为例,探究AI习作工具在第三学段习作课堂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AI辅助选材与构思,突破习作创新瓶颈
选材与构思作为习作的基石,直接关乎文章的质量。在第一课时,教师可借助AI习作工具引导学生拓展协作思路,避免出现选材俗套、结构混乱的问题。
首先,针对部分学生选材雷同的状况,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AI习作工具从多角度挖掘新颖素材。在此基础上,学生自主选择,再通过四人小组讨论,补充AI习作工具未能涵盖的内容,最终确定写作材料。其次,教师借助AI习作工具提供的《那一刻,我长大了》文章结构模板和思维导图功能,协助学生梳理叙述顺序,搭建逻辑清晰的写作框架,从而让成长过程得以层次分明地展现。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借助AI习作工具对事件背后的成长本质进行深入思考,学会从表面现象中挖掘深层价值。
二、AI优化表达与细节描写,提升语言感染力
在第二课时,教师着重优化学生的表达,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细节描写的技巧,让习作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教学重点聚焦于借助AI习作工具提升语言表达力和情感真实性。教师可从捕捉关键细节、借鉴细节范例、挑战AI点评这三个环节开展教学,全方位优化学生习作的细节描写。在捕捉关键细节环节,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AI习作工具的文本分析功能识别易被忽略的细节,增强描写的真实感和代入感。在借鉴细节范例环节,AI习作工具能推送相关范例,帮助学生借鉴细节描写的方法,使文章更具吸引力,让“成长点”更能触动人心。在挑战AI点评环节,学生既可以参照AI习作工具反馈进行修改,也可以质疑其点评内容,并开展小组讨论,以此培养批判性思维。
AI习作工具在优化学生语言表达上也大有益处。它提供词汇拓展、修辞运用和语句优化三类支持。学生可借助同义词推荐功能丰富措辞,通过修辞识别与范例学习增强句子的表现力,全面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感染力。
三、AI赋能评改环节,实现个性化学习支持
在第三课时,教师可借助AI习作工具突破传统评改模式在效率和针对性方面的局限,为每个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支持。
在学生完成《那一刻,我长大了》的初稿后,教师引导学生借助AI习作工具开展自评。学生利用AI习作工具进行多维度的初评,并依据反馈进行针对性修改。
互评阶段,AI习作工具提供统一的评价标准与示例。教师可为学生搭建结构化的交流平台,支持学生相互提出修改建议,共同完善习作。
课后,教师可借助AI习作工具生成的班级习作数据报告,直观掌握全班学生在审题、内容、表达等方面的整体表现和共性薄弱方面,针对每个学生的习作问题,提供精准的书面点评和后续指导建议。
综上所述,AI习作工具为优化习作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前景。一方面,能够实现习作教学的个性化指导;另一方面,能够创设多元习作场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