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纯纯
这几天,杭州家长余女士正在为接下来的家庭出游做最后的准备工作。“暑假里天气太热,没有出去玩,就打算着放秋假的时候再安排旅行,不仅秋高气爽,还能错峰出行,大人和小孩的体验感都能更好。”
对于杭州很多中小学生家长而言,像这样选择在春秋假来一场亲子旅行,早已成为一种默契。2004年3月,杭州市教育局首推春秋假,即在教学时间和放假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在每年的春秋两季通过调整学期机动周等方式,专门设置一段假期,并坚持至今。
20余年来,无数杭州学子在这场精心设计的教育“留白”里,走出校园、家门,奔向户外,看春暖花开、品累累硕果,收获着独特的人生体验。
因地制宜,坚守育人初心
杭州养正学校学生吴仕南和父亲吴嘉伟是资深的春秋假旅行达人。近年来,他们利用春秋假时间,前往北京、新疆、甘肃等地旅行,甚至曾与同学组成20余人的家庭出游团。当课本上的坎儿井、七彩丹霞等内容真实地呈现在眼前,吴仕南觉得每场旅行就像是一部行走的教科书。
吴嘉伟告诉记者,他们一般会将长途旅行安排在春秋假,因此他和儿子有了更多全身心相处的时间,“过程中我们俩不像父子,而像团友,他在心理上更放松,偶尔聊聊同学交往、学习规划之类的话题,也没那么抵触了”。
这对父子的真实感受生动折射出杭州推行春秋假政策的初衷——育人。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春秋假不仅是为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更希望他们走出课堂,亲身感受祖国的山河壮丽,同时也为家长创造条件,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增进亲子关系。
秉承这一初心,20余年来,杭州不断调整优化春秋假方案,让其真正符合家长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期待。在时间上,春秋假最初设置为一周左右,后经过调研和征求意见,从2011年起缩减为3天左右,并且一般结合“五一”和“十一”假期安排。以今年的杭州春假为例,各区基本将4月28日至30日定为中小学春假时间,算上“五一”假期和周末,整体休假时间可达9天,充分满足错峰出行的需要。在范围上,实施的区域从最初的上城、拱墅、西湖等主城区,逐步扩展至10个区。今年秋季学期,桐庐、建德、淳安也开始推行春秋假政策。
“我们始终坚持不搞‘一刀切’,”该负责人介绍,“将自主权给到区县和学校,由他们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春秋假期间,学校也可以合理设置运动会、劳动实践等集体活动。”在今年6月发布的秋假通知中,市教育局还建议各区可将秋假安排在11月与双休统筹,以期更好地实现错峰出行。
集结资源,提升假期质效
去年4月,临平区正式加入春秋假“群聊”,迎来了第一个春假。
春假首日,在南京六朝博物馆、老板电器数字化智能制造基地、“爷爷的水稻田”综合性劳动实践基地,都可以见到临平中小学生认真参与研学活动的身影。这得益于临平区教育局为春秋假专门打造的“临平娃游天下”“临平娃游临平”等研学线路。
临平区教育局副局长盛靓说,自2023年下半年决定推行春秋假后,区教育局一直在思考,面对家长和学生的出行需求,如何提供更优质、更充足的资源。
一方面,临平区教育局做好本土特色研学基地的认定工作,并联合区文广旅体局等部门共同发布区内优质旅行社推荐名录,严格把好课程质量和安全关;另一方面,统筹全区资源搭建“临研少年”数字服务平台,动态更新红色教育、非遗传承等多条精品线路,家长通过微信小程序即可随时查询攻略、预约路线。
截至目前,临平区在春秋假期间已开展区内外研学活动超百场,覆盖学生7000余人次。“想放好春秋假,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各方携手。当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学生才能拥有更丰富、更珍贵的体验。”盛靓说。
这种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假期内涵的思路,已成为杭州各区的共识。钱塘区围绕红色根脉、智能制造等特色主题,联通浙江理工大学丝绸博物馆、九阳生活馆、康师傅体验中心等高校和企业的优质资源,建立多个校外综合实践基地;滨江区则联合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馆等,开展非遗制作、红色研学、户外实践等活动,构建起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样态。
这些区域的成功实践,印证了资源整合的巨大潜力。然而,要全面释放春秋假的效益,仍需要更高层面的系统支持。采访中,多名区教育局负责人呼吁,希望建立多部门协同、多项制度贯通的有效机制:严格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支持用人单位采取弹性休假、错峰休假等方式,使得员工假期可与区域春秋假安排相衔接;确保在春秋假期间博物馆、文化馆、体育馆等场馆开放,且可增设夜间活动;争取公安、交通部门支持,做好春秋假期间出行需求预测,引导行业企业努力满足春秋假交通出行、住宿等需求。
服务升级,兜底家庭需求
在推行春秋假20余年后,杭州并未满足现状,而是致力于服务的又一次升级——提出按需提供春秋假免费托管服务。
这一举措直指现实痛点:孩子放假,家长无休。“针对这部分家庭的需求,我们必须做好兜底工作。”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此次升级,正是充分借鉴了暑期托管的成功经验。托管服务绝非简单看管,而是注重内容提质增效。杭州各区各校迅速落实春假托管工作,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春假学堂”。杭州市蒋筑英学校的托管服务主打科技范,开设数字人、AR眼镜、虚拟实验等课程,并专门请来校外科技辅导员,教学生利用AI工具制作专属绘本。走进社会大课堂则是杭州市长寿桥小学此次春托班的亮点。学校与附近的各个社区展开联动,带领学生参观仓桥、灯芯巷、孩儿巷等社区,社区也为学生准备了丰富的体验活动。
西湖区今年的春假托管服务依托区青少年宫进行,根据区域覆盖范围,共提供4个点位,服务近300名学生。“孩子们来到我们这里,一天能参与创意美术、体能游戏、音乐律动等多门特色课程,而且都是由青少年宫专业的老师授课。”区青少年宫负责人说,根据家长的实际情况,各托管点位还适当延长了托管时间,力争实现“家长安心、学生开心、社会放心”的快乐春假。
据悉,今年杭州共开设春假免费托管点278个,服务学生7274人,让无法远行的学生也能在“家门口”度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假期。
最终,免费的托管服务、自主的家庭旅行与丰富的研学实践,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化、包容性的春秋假生态系统。它确保政策的温暖能够覆盖每一个家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其滋养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