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9月16日 星期

“终身班主任”的荣誉为何让人暖心


新闻回顾 近日,广东省惠州市教育局公示了《2025年惠州市中小学(幼儿园)终身班主任认定名单》,共236名教师拟入选。根据规定,公办、民办中小学(幼儿园)中,女教师累计担任班主任满25年、男教师满30年的在职在岗一线教师可申请该认定。此事引发广泛关注。

是对资深教育工作者的崇高礼遇

□苑广阔

最近,惠州‌“终身班主任”评选因其务实性而引发社会关注。该制度设计中,女教师满25年、男教师满30年的教龄门槛,精准诠释了教育坚守的深度与厚度。获此荣誉的教师绝非一时热情,而是用整个职业生涯践行育人使命。

‌“终身班主任”制度的智慧在于,它没有让荣誉流于形式,而是赋予教师实实在在的福利。从公交出行到医疗绿色通道,从通信优惠到景区免票,这些看似微小的礼遇精准对接教师的实际需求,彰显了细致入微的社会关怀。更值得关注的是,这项政策并非教育系统“单打独斗”,而是联合工信、司法、交通、文旅、卫健等部门共同推动,构建了多部门协同的尊师重教长效机制。该制度不仅可操作性强,还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当然,任何制度都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如何确保认定过程的公平公正,如何让各项措施有效落地,如何平衡不同区域、不同学校教师的差异,这些都是需要持续关注的课题。但惠州的探索无疑值得肯定——它通过制度化方式,给出了体系化解答:我们该如何感谢那些将整个职业生涯奉献给学生的教育工作者。

从更深层来看,‌“终身班主任”认定超越了个人荣誉的范畴,构建了一种正向激励的良性循环‌。在教育领域,班主任工作压力大、负担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终身班主任”的示范作用,为年轻教师树立了标杆,让他们看到坚持的价值与希望。当班主任工作被如此珍视,当数十年的付出被如此认可,必然能增强岗位的吸引力,激励更多教师投身班主任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惠州的经验表明,对教育工作者的尊重不应止于教师节的鲜花与掌声,更应体现为制度性的认可和保障。当一位教师坚守班主任岗位二三十年,其艰辛付出与深远影响,值得社会铭记。给予这些教育者以‌“终身班主任”的荣誉,实质上是坚守教育初心,传递尊师重教的社会价值。期待这样的制度创新被更多地方借鉴,将对教育工作者的尊重落实到制度层面,让每位默默奉献的教师都能获得实实在在的礼遇。

是提升教师职业认可度的创新路径

□李 平

惠州这项针对女教师满25年、男教师满30年班主任工作经历的认定制度,不仅在教育界引起反响,更在社会层面触发广泛共鸣。细察之下,“终身班主任”荣誉的暖心特质,源于其对教育本质的回归与对教师价值的深刻认同。

该项制度通过创新方式,将显著提升教师职业认同与社会认可。在当前教师职业吸引力普遍下降的背景下,班主任岗位因责任重、压力大而让不少教师避之不及。作为学校最基层却最繁重的岗位,班主任需同时承担教学与管理双重职责,应对学生成长、家校沟通、班级建设等多重挑战。25~30年的班主任生涯,意味着近万个日夜的坚守、无数次的深夜谈心、处理不完的琐碎事务。这项制度将隐性贡献显性化,让那些将整个职业生涯奉献给学生的教师获得应有尊重。它传递出明确价值导向:教育系统不仅关注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比赛名次,更重视那些在日常育人工作中默默耕耘的坚持者。‌

“终身班主任”认定的温暖之处,在于它看到了教育工作中最核心的价值——那些日复一日的陪伴与引导,那些无法用量化指标衡量的付出与关爱。它让无数扎根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深切感受到:师者的耐心与坚持终获理解,平凡工作中的非凡价值得到承认,教育的人文关怀正在被社会珍视。

惠州通过设立“终身班主任”,构建了新型教师荣誉体系,为教师专业发展开辟了新的价值维度。这种认定不只是一张证书,更是一种社会共识:班主任工作是有价值、有职业尊严、值得终身投入的事业。它从制度上确立了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地位,既为青年教师树立了职业标杆,也有助于破解班主任队伍“老龄化”“无人愿当”的结构性难题。

在这个追求速成与即时回报的时代,“终身班主任”的荣誉仿佛一股清流,提醒我们:教育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真正的教育价值往往需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沉淀。这份荣誉不仅温暖了获得该项荣誉的教师的心,也点燃了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初心。

是教师队伍建设的 提质增效之举

□张学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其中,班主任作为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其工作积极性和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育人质量。班主任肩负着几十个学生的成长发展,既要高效完成日常教育教学任务,又要统筹班级日常管理、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开展家校协同育人,并落实学校各项管理要求。

惠州‌“终身班主任”评选工作开创了尊师重教的新形式,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供了新思路。“终身班主任”荣誉的认定,让班主任工作从“被遗忘”到“被看见”,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提质增效。

班主任是教育系统中最基层的管理者。如今,班主任岗位缺乏吸引力,许多教师不愿担任班主任,不是怕辛苦,而是付出与回报严重失衡。保障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与专业性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终身班主任”认定制度实施后,通过荣誉激励,有助于保留经验丰富的教育人才,防止优质教师过早脱离一线或转向行政岗位。这些资深班主任积累的带班经验、处理学生问题的智慧、家校沟通的方法,是教育系统的宝贵财富。认定制度实施后,这些教师可以通过传帮带培养新一代班主任,实现教育经验的代际传承,从而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效能。

当前,班主任队伍建设仍存在三方面待完善之处:首先,薪酬体系有待系统化构建,在精神激励基础上,应当建立合理的津贴制度,根据工作年限、绩效表现和岗位难度,逐步提高待遇水平‌。其次,专业发展需要制度性支持,如建立班主任职级制度,将班主任工作经历作为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的重要依据,使班主任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最后,班主任的工作负担需要切实减轻,通过精简非教学事务性工作,让班主任能够真正聚焦育人主业,这既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也是对教师专业性的保障。‌

当班主任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才会有坚实基础。期待更多地区结合区域教育生态,能够创新班主任激励机制,共同营造出关心教育、尊重教师的良好社会氛围。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