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十分钟”活动中,采用时间、载体、情感三维融合策略,有助于系统化提升幼儿音乐素养。
□杭州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 王 瑾
音乐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幼儿音乐审美能力、传递情感、提升艺术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下幼儿园音乐活动仍面临诸多现实问题,需要进行系统梳理与策略创新。
一、现状审视: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三重困境
(一)时间不足,素养提升受阻
依据笔者所在园的幼儿一日活动安排表可知,幼儿每日接触音乐的时间较为有限,具体表现为:各学段每周仅安排两次音乐游戏,总时长明显不足;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增设与音乐活动有关的角色扮演及区域游戏,但仍难以满足每名幼儿对音乐的基本需求。幼儿一日活动安排表中与音乐相关的内容占比偏低,直接影响了幼儿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素材单一,领域发展失衡
本园的项目活动已较为成熟,但音乐活动仍存在明显不足。在期末课程质量反馈中,部分教师提出与项目课程适配的音乐素材较少,现使用的部分教材存在音乐内容类型单一,与项目主题契合度不高等问题,导致幼儿在音乐领域与其他领域的活动未能实现均衡发展。
(三)情感忽视,美育功能弱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其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可见在艺术领域活动中,情感教育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更为关注幼儿能否完整地演唱歌曲,而忽略了音乐的情感表达。
二、策略实践:“音乐十分钟”活动的三维融合
“音乐十分钟”活动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十分钟,而是指持续时间较短、内容简洁、频次高且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本园经园内音乐专业教师团队筛选与审议,结合专业音乐教材、流行音乐素材及项目课程内容,整理形成“音乐十分钟”活动资源包,分基础类和项目类两个类别,内容覆盖歌唱、律动、节奏和欣赏4种音乐教育主要活动类型,融合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及地方音乐元素,并根据曲目难易程度及项目内容按年龄段实施划分。
(一)时间维度:契合日常,弹性规划
良好的音乐素养需在日常点滴中积累。教师秉持“生活皆课程、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将音乐活动融入幼儿日常生活,构建常态化学习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幼儿一日生活分为晨间、中午、下午3个时段的实际情况,可结合各时段幼儿活动特点,以灵活且具有弹性的方式将相应音乐融入幼儿生活作息。例如,晨间广播播放清新欢快的乐曲,以调动幼儿入园的积极性;开展游戏前,播放有活力且律动感强的音乐,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幼儿在园期间存在较多过渡环节,即碎片化时间。本园在这些碎片化时间里播放《安能》《天鹅》等旋律轻柔的音乐,在稳定幼儿情绪的同时丰富幼儿音乐体验。教师会针对幼儿在倾听音乐时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并介绍乐曲名称、曲目背景等,以提升幼儿音乐素养。
(二)载体维度:巧用素材,多元整合
“音乐十分钟”活动资源包内涵盖了多种音乐素材。教师可以根据项目活动主题加入相应载体,让音乐活动更欢快有趣。同时,还可以根据项目活动主题从歌唱、节奏等角度去寻找相应音乐内容,让幼儿多方位感受音乐的魅力。
本园以往的“抱抱”项目活动会从3个方面来进行预设,在实施过程中通常以游戏“抱抱”导入并设置对话交流等环节,但在课时安排上存在领域失衡现象。教师运用资源包后,通过查找相关音乐,增加了音乐活动,推动了各领域均衡发展。
此外,本园将春节、元宵等传统佳节引入园内,举办新年歌咏会等音乐展演活动,使幼儿体会到了音乐的多元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把自然环境融入幼儿的音乐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优化幼儿园音乐活动。
(三)情感维度:浸润体验,育心育情
音乐有较强感染力,是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工具,也是幼儿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1.促进同伴交往
在幼儿园,除教师外,幼儿最亲密的朋友就是同伴。然而,因幼儿心智尚显稚嫩,时常会出现相互打闹争吵的现象。针对低年龄段幼儿,教师可在“音乐十分钟”活动中以游戏方式,引领幼儿在聆听音乐时与好朋友相互拥抱、击掌,让幼儿感受与同伴相处的快乐。对于高年龄段幼儿,教师可引导他们聆听歌词,阐述歌意,再以表演的方式表达情感。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帮助幼儿有效化解矛盾,引导幼儿珍视友情。
2.涵养生命情感
“音乐十分钟”资源包中包含多首蕴含生命温情的歌曲,例如体现对小动物关爱的《小鸭洗澡》《猪小弟变干净了》,以及彰显爱护植物理念的《迎春花》《小树叶》等。本园借助资源包中的歌曲,开展生命教育与情感表达活动,培育幼儿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品质。
3.增强家国认同感
家乡文化从娃娃渗透,爱国精神从娃娃抓起。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举办期间,本园在晨间、放学间隙播放亚运歌曲;在儿童节,开展“三军总司令”活动,教导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军事武器”,促使幼儿对家乡和祖国萌生深厚情感。
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能够提升幼儿的审美水平。“音乐十分钟”活动通过时间、载体、情感3个维度的有机融合,有效解决了音乐教育中的时空限制、资源匮乏和情感缺失等问题。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十分钟”活动的价值,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使其在自由表达与创作中提升能力、感受快乐,从而获得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