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学院 朱伟嘉
在高等教育全球化竞争与区域发展失衡的双重语境下,徐正林博士所著的《韩国地方大学转型策略与发展研究》以宏观视野与微观个案交织的叙事,系统解析了韩国地方大学在时代变革、政策博弈与资源禀赋中的战略选择逻辑,为我国地方高校转型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域外镜鉴。
全书选取几所典型院校作为研究样本,勾勒出韩国地方大学的差异化生存路径:浦项工科大学以“小而精”战略跻身世界一流,其“教授治校+产学共生”模式堪称后发大学逆袭的典范;釜山国立大学以“区域枢纽”定位构建学科集群,在海运、半导体等领域形成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全北国立大学则以“问题导向”破解发展困局,通过SWOT分析精准识别“就业率低迷”“研究成果转化不足”等痛点并制定靶向策略。
书中对SWOT、PEST等经典模型的运用尤为亮眼,如在分析韩国地方大学面临的“政治集权与地方自治的张力”“产业升级与人才结构的错配”等现实问题时,通过引入“利益相关者博弈矩阵”,清晰展现政府、财团、师生等多元主体在战略制定中的复杂关系。
作者始终秉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研究取向,在中韩高等教育制度设计、资源配置、文化传统的对比中提炼启示。针对我国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的“同质化竞争”“产教融合浅层化”等问题,书中提出的“分类定位—特色聚焦—动态调适”策略极具针对性,如借鉴韩国“NURI计划”的区域协同机制,建议我国构建“地方政府—高校—企业”三方联动的战略联盟;参照韩国大学信息公示制度,提出建立覆盖规划编制、执行、评估的全流程透明化机制。
作者爬梳了韩国高等教育政策的演变,如从“BK21工程”到“第四次产业革命应对方案”,勾勒出新兴工业化国家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典型轨迹。书中对“大学战略规划究竟是行政工具还是学术宪章”的追问,更是触及高等教育治理的深层命题,其结论“战略规划的生命力在于扎根学术本质与区域需求的双重土壤”——为我国“双一流”建设中地方高校的角色定位提供智性支撑。
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动的关键节点,作为国内首部系统研究韩国地方大学战略规划的专著,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作者以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为基底,揭示了韩国地方大学如何在“保特色”与“追卓越”间寻找平衡点。它不仅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更是一份面向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实践建议书。这些建议既规避了“照抄照搬”的陷阱,又彰显了对中国高等教育生态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