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师周刊▪理论研究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5年5月16日 星期

中医药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建设的创新路径


●构建“数字化赋能+基地协同+科教融汇”三维育人体系,有助于促进临床医学专业高质量发展,也为培养新时代医学人才提供有效策略。

□浙江中医药大学 刘英超

在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高等医学教育肩负着培养新时代卓越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作为国家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建设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此,中医药院校应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以科研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基地建设为支撑,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人才培养新范式。

一、临床医学专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招生规模扩张与生源质量的结构性失衡

当前中医药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呈现明显的规模与质量倒挂现象。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其招生规模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位居第二,但在生源质量方面有所下降。同时,学校录取数据也呈现明显下滑趋势,反映出规模扩张与质量保障之间的矛盾。这种规模与质量的失衡并非个例,招生规模相近的福建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等院校也面临同样的挑战。这反映出中医药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发展的共性困境。

(二)临床教学资源扩张与教学质量的结构性矛盾

随着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教学基地数量快速增加,目前已形成覆盖省内多地的临床教学网络。然而,基地规模的扩张与教学质量保障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张力。一是教学资源超负荷运转且异地管理效能不足。各附属医院及教学基地在承担繁重医疗任务的同时,还需接纳大量带教任务,导致师资配比下降、教学设备紧张,部分基地生均教学资源投入不足,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同时,教学基地地域分布分散,学校对异地教学点的动态监管存在滞后性,教学督导、考核标准执行不一,部分基地因缺乏有效激励机制,教学投入的内生动力不足。二是教学质量参差显著。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信息显示,近5年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课程和实践等核心能力评价环节呈现基地间梯度差。优质基地因承载过量面临质量稀释风险,新建基地则因经验积累不足导致教学规范化程度偏低。这种“规模与质量剪刀差”若持续扩大,将直接影响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三)医研协同培养不足与创新人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

当前临床医学本科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系统性短板,与新医科背景下社会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形成显著落差。多数院校仍沿用验证型实验教学,学生被动完成既定流程,创新思维训练严重不足。此外,学校实验室开放时长不足,学生年均接触科研设备的时长少于30小时。这种培养缺陷直接反映在创新成果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发表高水平论文、参与省级以上创新竞赛获奖率过低。

二、推进临床医学专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策略

浙江中医药大学通过构建“数字化赋能+基地协同+科教融汇”三维育人体系,实现临床医学专业建设质量与特色的双提升,为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时代卓越医学人才贡献中医药院校的智慧和方案。

(一)数字赋能,搭建教学基地区域互联网

为保证临床医学各基地的高质量、同步化教学,学校利用数字化手段,从教学日常管理、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活动规范三大方面出发,建立“管、评、教”教学基地同步化管理模式,实现跨区域的远程管理。一是开启同步课堂,实时监控基地教学实况,便于督导即时监督,问题实时反馈。二是搭建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实现基地实践教学云管理。从教学活动执行、教学考核评价、教学统计分析等方面顶层监控,实时掌握基地教学活动数据。三是建立教研虚实共同体。以核心课程为主体,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教研活动;以教学成果为导向,实现跨学科、跨时空交流,互商互享研究成果。这些举措进一步增强各基地之间的黏性,保证基地教学均衡发展,提升临床实践教学质量。

(二)智慧教学,打造临床核心教学知识图谱

学校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借助智能化教学手段,编织临床知识网络,创新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一是打造云课堂,实现核心课程慕课全覆盖,全领域开放平台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二是建立实训智能系统,弥补学生临床实践操作时长不足、机会不多等问题,强化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教学理念。三是推进临床混合式教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促进数字平台资源使用的落地。

(三)科教融汇,形成师生互研共促竞赛圈

学校积极开展系列科创活动,搭建师生互助科研平台,鼓励师生跨院竞赛、跨院指导,形成竞赛合力,实现以科研促竞赛、以竞赛促学习、以政策激励促创新发展。学校开通了传帮带直通车,搭建起师生科研互助桥梁,成立师生科创团,通过师带徒、老带新的形式推动师生合作开展科创项目,提高科研成果产出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