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年,学校毕业生中,奔赴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基层一线的达80%,扎根西部的达70%,投身能源行业的达45%;本科毕业生总体专业对口度均在75%以上,研究生的专业对口度在80%以上;与此同时,学校本科招生规模也在逐年扩大……联合采访中,西南石油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余泽龙给出的就业招生数据令记者眼前一亮。
“这一切,得益于我校在‘就业—招生—培养’联动上的积极探索。”余泽龙介绍说,近年来,西南石油大学深入实施“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实现了高质量就业、高水平招生、高标准培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学校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实验室内,记者看到,有不少学生在AI工具的帮助下制作简历、模拟面试,为之后的求职做准备。“我正在通过AI软件与在线数字面试官对话。它不仅可以结合我的表现指出存在的问题,还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方案。这样的练习特别有效,到了真正面试时就不会很紧张了。”大四学生刘芷菁说。
开发AI生涯咨询应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生涯咨询,助力学生从容就业,这是西南石油大学扎实做好就业工作的一个缩影。“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宜早不宜迟。”学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中心主任张亦弛告诉记者,该校将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为此,学校构建了“六位一体”的职业生涯发展课程矩阵,为大一新生设立生涯规划课程,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准备”“职业能力实践”必修课,为大二、大三学生提供针对职业能力与就业能力提升的直播课程,并开设系列工作坊,为大四学生提供职业发展与职前适应课程。学校还设置了贯穿学制始终的“职业能力实践”教学环节,从“思想引领—职业认知—职业实践—生涯发展—就业赋能”5个层次逐渐深入,助力学生走稳求学、求职路。据统计,近年来,西南石油大学各项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年服务学生达10万人次。
而在高水平招生方面,近年来,西南石油大学将招生与育人相结合,积极推动校地、校校合作的“大中小”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成都市新都区“近水楼台先得月”,区教育局与西南石油大学搭建起“校—地—校”协同育人机制,在科学教育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西南石油大学与新都一中合力共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课程体系,帮助香城中学成立科技创新工作室,在兴乐路小学建设“元宇宙计划”青少年信息素养提升项目基地……目前,西南石油大学已与全国22个省份的446所中学签订了优质生源基地共建协议,并围绕思政教育、心理健康、生涯规划、自然科普等方面开展大中衔接探索。
学生高质量就业,最重要的是要有过硬的思想素养和专业能力。为此,一方面,2020年以来,学校大力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把育人工作延伸到学生社区。校院两级干部、辅导员、专业教师等持续深入学生社区,通过微党课、书记校长“零距离”、院(处)长下午茶等方式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学校还常态化邀请油气田总工、企业劳模等深入学生社区,讲述石油行业优良传统、分析行业趋势、探讨前沿技术,弘扬“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学校精神,拓宽学生专业视野,坚定能源报国志向。
另一方面,以中海油全球战略硕士班为代表,西南石油大学积极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企业合作,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建有天然气现代产业学院、光伏新能源现代产业学院、先进制造与真空技术产业学院等,项目覆盖专业超20个,努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无缝衔接。
“中海油全球战略硕士班的最大亮点是企业导师通过真实项目案例,开展海外区块开发流程及跨文化工作技巧教学。”谈及学校这一校企合作培养项目,学生罗宇航倍感幸运。硕士班是西南石油大学与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在2023年联合共建的,课程体系精准对接行业需求,学生能在资深专家指导下积累实战经验,“学业—就业”的直通模式也显著缩短了成长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