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台州学院 郑涵予 温岭市城北小学 蔡慧琴
语文教学不仅是对学生传授语言文字知识的过程,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应当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摒弃满堂灌或单向式的传授方式。如果学生完全听从教师的安排,被动地接受知识,那将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应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平等而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在兴趣的驱动下表达观点、展现个性、拓展思维,从而培养创新精神。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根基,是所有创新活动的驱动力。面对思维活跃的学生群体,教师应当深入挖掘课文的内涵,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以《乌鸦喝水》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延伸课文内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果你是乌鸦,你会如何设法喝到瓶子里的水?”“除了投入石头,是否还有其他方法能让它们解渴?”“想象一下,如果你们变成了瓶子旁边的小石子,你们会经历怎样奇妙的故事?”通过这样逐步引导、充满趣味的提问,教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不受传统思维框架的限制,勇于创新。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脑洞大开的作文题目,要求学生围绕一个简单的圆进行自由的联想,并将这些想象转化为文字。学生可能会将圆想象成光芒四射的太阳,或者描绘成一颗蔚蓝的星球,甚至联想到母亲怀孕时的肚子。通过这样的大胆想象和思维拓展,学生能够超越课本和教师所提供的标准答案,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的质疑与追问
质疑是思维之旅的起点,更是创新力量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不断发现问题,以质疑的眼光去探索知识。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讨论和表达的机会。例如,在讲解《草船借箭》时,学生们对诸葛亮的智谋赞叹不已。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大胆提出假设:如果曹魏军队使用的是“火箭”,诸葛亮的计策是否会失败?这样,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不断质疑,相互切磋,整个课堂因此充满了探究和创新的活力。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通过辩论锻炼创新能力。在《将相和》中“渑池会”的教学环节,关于“渑池之会上秦赵两国是否战成平局”的话题,笔者组织了课堂辩论,引导学生在辩论中拓展认知。学生们展开了激烈地辩论。有的认为,赵王和秦王互相演奏乐器,因此双方打成了平手;有的则认为,由于蔺相如的策略,秦王在演奏中显得更为尴尬,因此赵国取得了胜利。这样的辩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质疑和辩论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知识,更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深入掌握语文知识,还能够在培养创新精神的过程中成长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