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基础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6月18日 星期

台州市路桥小学:“翼文驿站”演绎小窗大爱

扫一扫 看视频

□本报记者 杨 倩

中午11:30,台州市路桥小学西门边的“翼文驿站”里,陆续有环卫工人进来休息。他们或靠坐在沙发上,或去饮水机前接杯热水,有的还带来了手工活,慢慢地做着……时间很快就来到了12:00,工人们起身来到驿站的爱心窗口前,等待领取今日的爱心盒饭。10分钟后,学校食堂的工作人员推来了盒饭,学生志愿者开始发放。

路桥小学校长徐军礼告诉记者,学校共有学生3000多人,食堂每天都有多余的饭菜。按规定,这些饭菜到了第二餐是不能食用的。为了不浪费,学校从4年前开始,每天都会将多余的饭菜打包成盒饭送到驿站,免费发放给环卫工人等有需要的人群。“环卫工人打扫到中午,回家吃饭往返一趟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为了节约时间,他们有的人会带饭菜,但冬天冷,夏天又容易坏。”在徐军礼看来,发放爱心餐于人于己都是有益的。

“让爱流动起来。”一踏进驿站,这句标语映入眼帘。驿站上下两层共220平方米,沙发、吧台、空调、饮水机、电视机一应俱全,除了供环卫工人休憩以及提供爱心餐,它还承载着更多“让爱流动起来”的功能。

从11:20开始,就有家长三三两两地前来驿站送餐,二年级学生赵烽棋的奶奶就是其中之一。只见她将一个个饭盒依次摆开,红烧排骨、家烧豆腐、冬瓜虾皮汤、杂粮饭、蓝莓,这一顿午餐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赵烽棋的奶奶表示,孙子有点挑食,“饭菜不对胃口就不吃”。出于营养健康考虑,一家人决定每天中午给赵烽棋送餐。“这里的环境非常好,设施也完善,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能让孩子安心吃饭。”她说。

据介绍,“翼文驿站”从4年前开始运营。“最初就是希望它成为一个憩息小站,让接送孩子的家长有休息区,让需要送餐的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用餐环境。”于是,学校收回了用于出租的店面房,改造成驿站。为了更大程度发挥这些空间的作用,这个憩息小站被赋予更多功能。

比如开展“伞下有爱”活动。驿站放置了爱心伞供学生、家长、行人借用,“不用登记,只要用完后抽空还回来就可以”。还比如“衣路同行”项目。学校倡议学生把自己的闲置衣物捐赠到驿站,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发布领取信息,同时还与路桥区内的阳光民工子弟学校对接,“有需要的学生,每天每人可以过来拿一套衣服、一双鞋子,同样不用登记”。

今年上半年,驿站还新增“墙上咖啡”功能。学校聘请专人开设了“翼文驿站”咖啡馆,美式、拿铁、轻乳茶……所有饮品定价均为9.9元,顾客喝一杯后,“付多少钱由本人决定,除去饮品的成本价9.9元,多余的钱会转换成咖啡券贴在墙上”。徐军礼说,环卫工人、低收入人群来到这里,如果想喝杯咖啡,只要从墙上撕下一张咖啡券,就能免费领取咖啡。前不久,就有一名60多岁的环卫工人在这里喝到了“人生的第一杯咖啡”。学校计划在每年年底结算爱心券数量,将相应善款用于帮助困难学生家庭。记者看到,墙上已有54张咖啡券。“看来已经有大约540元捐款了。”徐军礼笑着说。

在驿站,记者还遇到了前来“打探情况”的四年级学生蔡沐汐。她在前些日子捐赠了一件外套和一套裙子,“裙子已经不见了,来看看外套有没有被领走”。“很高兴我的衣服能够去到有需要的地方。”她说,这让她明白了爱是可以从小事做起的,自己会做更多力所能及的好事。

4年来,小小驿站已经成为传播善和爱的沃土。爱心餐除寒暑假和法定假日外,每天发放,暑假期间学校还会在驿站组织送凉茶活动。爱心伞为往来行人遮风挡雨,4年来只遗失100多把,且遗失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衣架上,4年里8000多套衣服和400多双鞋“流动”了起来。徐军礼表示,“翼文驿站”不仅发挥了一些社会效应,也是最好的育人场所,“我们在这里开展的所有公益活动,都会让学生参与进来,以此培养勇于担当、敢于奉献的好少年”。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