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6月4日 星期

校园体育运动不必局限于一时一地


●学生是喜欢体育运动的,善于打造“触手可及”的条件,更利于他们养成“动起来”的习惯。

□谢伟锋

最近,一则《教室门口“长”满了做引体向上的男生?》的视频火了,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实验中学初一和初二年级的教室门框上方安装了一根引体向上横杆,在这里做引体向上的男生如同树干上长出的木耳,一茬接一茬,在每一个课间10分钟争先恐后地“挂”在杆上。

体育锻炼是青少年成长路上的“必修课”,保障学生在校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已成为不少人的共识。但也要看到,课间休息时间太短、操场太远、空地太少等情况,的确是校园体育锻炼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好在办法比困难多。有教育工作者认为,现在的校园里不缺少让学生学习知识的氛围和手段,但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氛围还是不够浓厚。学生是喜欢体育运动的,善于打造“触手可及”的条件,更利于他们养成“动起来”的习惯。

引体向上是中考体育的考试科目之一,是检验学生身体素质的一道“硬杠杠”。联想到之前“很多男生一个引体向上都做不了”的社会讨论,应该都跟校园内的一些实际困难脱不了干系。内蒙古这所学校把引体向上横杆安装在教室门框上,让原本就喜欢“摸高”的学生在课间10分钟里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可以说别具匠心。

让体育运动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就不可避免地要对“时间”和“地点”进行考量。早在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就联合作出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要求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而要让课间10分钟的碎片化时间得到更好地利用、让学生轻易就能找到很好的锻炼方式,学校就要有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接地气的精神。

硬件跟上了,“软件”也不能落后。《教室门口“长”满了做引体向上的男生?》视频走红之后,很多人在叫好之余,也看出了其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一些在镜头前做引体向上的男生有动作上的错误,他们采用的都是通过躯干摇摆带动身体上升的做法,这种靠惯性而不靠力量的引体向上,严格来说是不合格的,而这又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还是需要教师多加指导和关注,譬如教师做好示范,为学生搭配一条磅数足够的弹力带等,就能很好解决问题。

让锻炼随时随地、让运动触手可及——简单的理念,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兴趣的培养、习惯的养成、运动的坚持,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这也更加凸显出体育不必局限于一时一地的重要性。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