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6月4日 星期

智慧笔引发争议折射了什么?


新闻回顾 近日有媒体报道,上海市闵行区部分家长致电市民服务热线称,孩子所在学校正在推广使用的一种智慧笔给家长带来烦恼。针对家长投诉,有关部门回复:智慧笔在前期试点后,目前已在闵行区多所小学推广使用。这款智慧笔由学校免费提供,不会给学生和家长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

新技术的使用更应贴近学生需求

□陆玄同

智慧笔的推广受阻,实际上是技术与教育实践碰撞的一个缩影。数字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本意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率。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应更加贴近学生需求。

任何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都应建立在严格的产品甄别和选择上。智慧笔的设计理念是值得肯定的,它通过收集学生的书写数据,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但遗憾的是,其在设计和功能上,未充分考虑一些学生和家长的实际需求,因此在推广过程中遇到阻力在所难免。在一些家长看来,尽管智慧笔免费提供,但因为在使用过程中的不便,增加了学生的身心负担,也是一种“增负”。

技术成熟度是决定一项新技术能否被广泛接受的关键因素。智慧笔在推广前是否经过了充分的试点和测试?其技术是否已经足够成熟,能够稳定运行而不会出现故障?相对应的App数据是否准确?这些问题都需要教育部门直面解决,毕竟如果让“最直接的使用者”——学生及其家长觉得烦琐甚至无意义,那再好的初衷也不会有良性的结果。

任何改革都需要在摸索中前行,教育领域尤其要注意循序渐进,真正做到技术以学生为本、以教学实际为本。即便身处数字化时代,即便教育场景、教育环境、教学模式再怎么“变”,人才的培养目标、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教学的原则等却是始终“不变”的。因此,在数字技术融入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要对技术的使用情况及时进行监督、指导、调整及改进,确保技术的应用能够真正服务于教育,而不是成为学生的负担。

新技术的使用只是手段,为教育和人才培养服务才是目的所在。这要求我们在推动教育技术革新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技术的实用性和人性化设计,确保新技术能够真正融入教育实践,为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

“教育+数字化”是大势所趋

□耿银平

一支本意是为“让学习更高效”的智慧笔,在推广的过程中,引起了一些家长的不理解和非议。这引起了当地教育局的重视,立即召集区内约20所学校的校长进行调研,具体了解智慧笔使用中家长和教师的反馈,并要求拿出针对性的完善措施。

教育部把教育数字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纵深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旨在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上,上海等一些地方可谓不遗余力。在此过程中夹杂争议和讨论的声音,也属正常。

技术赋能教育变革创新。有了数字技术的加持,能够拓展教学时间与空间,提供学习资源与工具,增进学生体验与互动,支持数据采集与运用等。即便是一支简单的智慧笔,当它和网络以及教与学连在一起,不仅能带来教学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更能通过这种“智能”“智慧”的手段,将学生带入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天地。

科技改变世界,当越来越多和智慧笔一样的科技载体、科技媒介走进校园,让学生零距离接触高科技最新成果的魅力,感知科技带来的巨大力量,这种现场感、体验感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力,将能有效提升学生懵懵懂懂的科技创新意识,唤醒他们的探索意识,从而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教育要发展,就必须跟上大环境的脚步。教育者、学校要擅长使用数字技术,并充分发挥其优势;家长要打破定式思维,善于接纳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种种改变,看到各种新型技术手段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助力孩子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健康成长。

切勿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

□李 平

此次,上海市闵行区智慧笔推广所引起的大讨论,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在教育数字化的推进过程中,各方要更加慎重一些,步子要迈得更稳一些。

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已成为我国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去年5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在重点任务“专业支撑与数字赋能行动”中提出推进数字化赋能教学质量提升,构建数字化背景下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助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事实上,在设备、系统、网络这些支撑智慧教育发展的基础设施上,我们显然已有雄厚的积累。眼下更应该思考的是,在教育数字化的路上,不能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陷入形式主义、唯技术主义等误区。正如有专家所指出的,“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应深入推动教育理念、治理模式、教学手段与思维方式等的变革”。

要保障数字化转型顺利进行,首先,要以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为主要任务,围绕课程与教学这一关键环节和任务展开,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更好地促进教师的“育”与学生的“学”。教育数字化的核心包括“知识”和“数据”双驱动,其中数据是基础,协同共享是关键。从闵行区的实践来看,在智慧教育前期的试点中,如何有效地采集教育数据是难点,而智慧笔从技术上实现了突破。通过智慧笔数据的采集,着实有助于教师精准备课和区域教学研究,提高授课的精确性。闵行区作为尝试智慧教育的先行者,改革的大方向毋庸置疑是正确的。

其次,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数字素养,积极探索利用数字技术破解教育教学难题。据分析,闵行区出现上述一系列问题,可能在于一些学校和教师没有将智慧笔的用法解释到位,或者个别做法与倡导的不一致。教师是数字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也是破解教育数字化转型难题的关键点。教师能够娴熟地使用新技术,才是破解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两张皮”难题的关键所在。

再次,地方政府、学校、企业、数字化服务商等所有利益相关者须明确各方承诺、义务与责任,同心协力,有效推进学校数字化转型,切实提升教育质量,确保学生真正受益。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