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美
近日,网传娄底一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学校,仍有部分学生不服从学校的规定,于是一名教师当众砸坏了学生手机。
教师当众砸毁学生手机,这样的事情其实这几年发生过很多起,每一次都会引起广泛争议。学校以校规形式明确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其实并无不妥,学生理应遵守不带手机进校园的校规。教育部办公厅于2021年1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也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但是,教师当众砸毁学生手机,着实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做法,凸显的是学校在学生手机管理上的“黔驴技穷”。手机属于学生的私人财产,受到法律保护,任何人不能侵占和损毁。不管出发点多么好,教师砸毁学生手机实质上是侵犯了学生个人的合法财产权益,属于违法侵权行为。换句话说,教师砸毁学生手机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一旦家长、学生提出索赔要求,学校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教师当众砸毁学生手机,非但起不到警示作用,甚至会起反作用。
学生在校园里玩手机,不但严重影响学习,还有害身体健康,的确需要严管。但问题的关键是,不是手机本身不好,而是学生没有做到合理使用手机。不从根子上解决学生的手机成瘾问题,即便当众砸毁了手机,学生的心思也回不到学习上,一切都是枉然。
治理学生沉迷手机问题,不能只剩下当众砸毁手机这一招,更需要家校合作联动,拿出更多有用的招数。一方面,学校应当制定严格的学生手机使用管理制度,细化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管理办法,满足学生平时适度使用手机的合理需求。同时,配套惩戒机制,对违反校规玩手机的学生,可以采取暂扣学生手机的处理办法,并给予相应的校纪处分,而不是直接当众一“砸”了之。另一方面,家长平时要在家里带头减少玩手机的时间,并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严格限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帮助孩子养成科学、合理使用手机的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