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中的王格菲
□本报记者 童抒雯
“师父,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怎么设计更能突出龙年特色?”正月初七刚过,桐庐县城南小学语文教师张中良就接到了“徒弟”王格菲的求助电话。“今年是龙年,第一课不妨加入龙年元素,也可以结合新课中的人文元素进行知识拓展……”有了“师父”的点拨,王格菲顿时有了底气,她打算趁着距离开学还有几日,好好准备一下新学期第一课。
这个寒假是王格菲开启教师生涯后的第一个假期。作为一名新手教师,她更希望能趁着假期好好给自己充充电:参加教学研修、参与全民阅读活动、准备新学期的公开课、完成一项课题……
王格菲所在的新合小学地处山区,是一所典型的小微学校,全校学生不足50人,她任教的班级也只有10名学生。尽管有过教学实习经验,但几次课堂“实战”下来,王格菲很快就遇到了难题,“原先大班化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小班课堂,教学目标很难落地”。
去年,王格菲加入了张中良特级教师工作室。她的加入也意味着优质资源多了一条通往山区学校的路径。有了工作室这个“智囊团”,王格菲不再单打独斗,除了能得到名师送教指点,她上公开课的机会也多了。王格菲还参与了小微学校教学的课题研究,一段时间下来,“教学业务能力提高了不少”。
为将名师的引领作用辐射到更多学校,除了吸收偏远学校的教师加入名师工作室,桐庐县还将部分名师工作室直接设在师资薄弱的乡村学校。桐庐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叶亚春表示,“乡村教师们在体会名师课堂的魅力之外,更能从模仿、学习中打磨好自己的课堂,实现快速成长。”目前,桐庐全县已经设有100多个省市县各级名师工作室,其中县级名师工作室80个,基本上实现了名师工作室“村村通”。
目前,桐庐县共有省市县各级名师、教坛新秀近800人,其中特级教师17人,市级以上教坛新秀300余人。近3年在省市各类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奖超400人次。此外,桐庐县还接连出台相关政策,实施校长职级制,探索班主任星级制改革,开展领航校长、未来校长、卓越教师等“君山名师”系列培育培养活动等,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