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4:30,杭州市钱塘区幸福河小学学生崔译丹正在操场上进行拉伸运动。这学期,她一直在棒垒球运动课程中尝试力量训练。
棒垒球运动课程是幸福河小学的精品特色课程,3年前崔译丹第一次接触这项运动便迷上了。“我在课博会上看到有棒垒球课很激动,还跟着老师现场体验了,特别好玩。”
课博会开启兴趣之旅
崔译丹口中的“课博会”是学校从2021年开始举办的课程博览会,在每年的8月31日举行。这一天,学校划分出艺术馆、探究馆、手工馆等多个场馆,学生们在“游园护照”的指引下,来到各门课程的展位,零距离体验各类兴趣课程。每个学生有5张星星贴纸,在游园时,可将贴纸贴在自己喜欢的课程上。
2023年的“游园护照”上共有128门课程,学生们在打卡游玩中找到兴趣所在,为开学后的晚托班选课提供参考。正是通过课博会的体验,崔译丹确定了棒垒球、童心童画、精品数独作为自己的晚托班课程。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学校将这128门课程分为四大类:重探究的“智·探”类课程,如智力七巧板、乐高机械等;重发展的“悦·动”类课程,如幸福画坊、轮滑等;重创造的“创·玩”类课程,如手工作坊、体适能等;重体验的“趣·仿”类课程,如小小朗读家、小交警学院等。这128门丰富多样的课程构建了“幸福1小时”的课后学习场。
科学机制确保选课无忧
进入智慧选课系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每到开学前两周,幸福河小学的学生和家长们便着手选课。选什么课,如何选,选不到怎么办……他们并不会为此类问题烦恼,因为学校提供了科学周密的选课机制。
校长周虹表示,除了开学前的课博会,学校还会在学期结束时进行课程相关问卷调查。问题包括“我选了什么课程”“我下学期会继续选这门课吗”“我想对现在上课的老师说些什么”等。从问卷中得到的反馈成为学校设计的新方向,并促成下一次课博会的调整。此外,学校还会根据学生在课博会中的课程打分表和问卷调查结果,确定学生兴趣清单和能力清单,然后为学生提供专属的推荐课程“套餐”。
由于不限报名数,有的学生选择了4~5门课程。301班学生李王弘时就将自己的晚托时段安排得十分充实,和父母商量后,他选择了葫芦丝、无人机、朗诵、体适能4门课程。虽然上课地点不同,但李王弘时从未找错过教室,因为他手上还有一张课后服务卡,上面标注了每天上课的名称和地点。教室门口的墙壁上也挂有一张色标卡,写明了课程、教师、年级、时间、地点等信息。
“学校大部分学生都参与了兴趣晚托班。学生尤其是新生很容易出现找不到教室的情况。”副校长孙林美说,在开学前两周,每位晚托班教师都有一个任务,便是汇总选课信息并制作卡片。此外,学校还会制作课程信息卡片放置在校门口,方便家长在放学时在对应课程的接送点接到自己的孩子。
课后服务评价看得见
走进校园,美轩艺术沙龙空间让人眼前一亮,里面除了有排列整齐的书架和明亮的灯光布置,还放了一架钢琴,门口贴着一张学生海报。最近,每个周五,沈辰皓都在这里举行他的“个人音乐会”,这个目光如炬、手指灵活的男生已经练了5年钢琴。他说,“在这里,用自己的长项迎接每个同学进入校园,开始新的一天,特别幸福”。
“在托管前期,部分家长质疑这种拓展性课后服务是否真的有效。”周虹表示,有了丰富的课后服务课程后,保障这么多课程下每个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最优是学校最关注的。每一次课后服务的下课铃声响起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结束,还应关注学生的体验感与获得感。基于此,学校从评价入手,在学期末开展静态展示和动态评价展,形成课后服务的闭环。
长廊里展示着学生的书法、美术作品;在节庆日,学生会在学校的小剧场以串烧形式表演自己的学习内容……这种时候,作为展示者的学生可以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作为观看者的学生可以在学校发放的评价表上为展示的学生打分。评价结果也会与学生本人的荣誉挂钩,如评选优秀学员奖、艺术之星等。
“当学生的作品和表演被拍下来或是制作成视频,他们的成长历程也就清晰可见。”教学处教师王怡忱认为,这类展示让家长看到了孩子的成长,教师也能看到学生的另一面。
经过近3年的持续迭代,幸福河小学超过七成的家长表示参与课后服务后,孩子回家学习效率明显提高。“接下来,我们还想在课程上进行优化,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不断挖掘更多有助于学生成长的元素。”周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