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杨 芳)最近,诸暨市明德小学三年级科学课《观测风》被搬到了新落成的科普实验室里进行。站在通过AR技术创设的3D场景中,“风力”“风向”这些概念变得生动可感起来,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些变化源于诸暨“诸有优学”因材施教建设项目的全面启动。
“诸有优学”因材施教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双减”智慧作业系统、个性化学习系统、教学实录分析系统、科普实验室、人工智能创新教育、无人机课程、诸有心育等七大建设内容。
去年10月起,各建设内容陆续在当地学校试点。试用“双减”智慧作业系统后,任教浣纱初级中学七年级16个班的9名数学教师已基本实现常态化日频作业采集,有效提高了“作业设计—批改—讲评—辅导”的全流程效率,为因材施教、精准施策提供参考,为学校了解年级整体掌握情况提供路径;在草塔中学,个性化学习手册成为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支撑,大部分教师可以熟练使用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进行在线组卷、开展各类测评和智能阅卷,并生成考后报告;在滨江小学、荷花小学和暨阳小学,教学实录分析系统助力教师一键生成随堂微课、精准标记知识点,准确整理授课课件,形成方便传播的公开展示课资源,快速积累校本资源。
据悉,目前“诸有优学”因材施教建设项目已完成各类软硬件的铺设与应用培训。接下来,该市将通过组织分级教研活动、区域内外多方交流等方式,推进常态化应用,助力项目在全市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