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业自由是必须呵护的底线,而要解决“数百个名校生竞争行政岗”的困局,不能靠道德说教,而应该靠经济提振和教育发展。
□邓海建
高校毕业季,择业问题再次被摆上桌面。毫无疑问的是,知名央企、地方国企等招聘岗位的“内卷”程度也在不断加剧。近日,有网传截图显示,224名世界名校的硕博生应聘中石油的某综合行政岗,而这个岗位需求仅为1人。
有人调侃,高才生的尽头是中石油。这其实也没什么好调侃的,人家薪资高、福利好,就算有点“傲娇”也是人之常情。一句话,“神仙打架”“太卷了”的感喟背后,是相关岗位超高且诱人的性价比。
就业乃民生之本。今年的工作,不是太好找。虽然中国经济不断回暖,带动整体就业面扩大,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呈现连续下降趋势,但与此同时,依然有大厂不断传出裁员消息,网约车公司也爆出司机人满为患,不少人仍在经历失业之苦,尤其是抗风险能力更弱的青年群体。这个感受,是有权威数据印证的。比如今年5月,我国的青年调查失业率连续6个月上升后达到20.8%。而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达1158万人,创历史新高。
在工作不是太好找的时候,金光闪闪的好岗位就更珍贵了。“数百个名校生竞争行政岗”,很多人照例是要吐槽一下的:要么怪人家岗位太好,要么怪这些毕业生太功利。但有一个共识还是要明确的:不管是什么学校的毕业生,都有选择好工作的权利。退一万步说,即使他们的择业观出了问题,也是多方面的问题,而不是毕业生一家的事。
“数百个名校生竞争行政岗”,这固然凸显了今年的就业难,但也不能忘了,有些“难”是结构性的。最近,杭州临平某传统机械类上市公司招聘负责人张女士说,公司的应用工程师和机械工程师岗位非常缺人。公司给专业对口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开出了每月1.2万元的薪资,原计划招聘50多人,努力了半年,却只招到了2名毕业生。
这已经不是“钱没到位”的问题了。数据显示,2022年,杭州市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5821元,换算下来月均7000元出头。换句话说,工资不低,人却不好找。这让人想起去年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在谈及青年人就业时提到,“青年群体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普遍面临摩擦性失业困境”。所谓“摩擦性失业”,其实就是学的和做的不是一回事,以至于“招工难”和“就业难”并行不悖。这里可能有毕业生的“长衫心理”在作怪,但更多的还是“所学非所用”的老话题。
高学历的毕业生,有追求高薪职位的自由。但一个行政岗该不该匹配如此豪华的人才阵容,确实值得相关部门好好去思考和总结。说到底,择业自由是必须呵护的底线,而要解决“数百个名校生竞争行政岗”的困局,不能靠道德说教,而应该靠经济提振和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