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崛起,不应仅仅是数字的改变,更多的是师生对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渴望,对未来学校信心的提升。这涉及教育观念、学校课程设计、教学方式、管理评价、学生志向培养等改革。
在与各县中校长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队伍建设难题是校长们谈及最多的,比如教师专业发展跟不上新高考改革、新课程改革的变化,学校特别缺乏高水平的数理化创新型教师,无法开出高质量的先修课程,无法有效开展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
“实行新高考后,县中要通过学科竞赛、‘强基计划’和‘三位一体’等途径获得高水平大学的招生名额很难。”新昌中学校长吕正说。和吕正类似,在采访中,一些县中校长说,学校面临的最大难题除了生源和教师的流失,就是对新高考制度的不适应。
事实上,社会发展了,教育教学的观念都在变,校长观念也必须变,不能总是用传统评价机制来衡量学校的发展。只要能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最好的发展,就是成功。
学校要适应高中课改新变革,要关注分类办学,改革课堂教学。教师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学、重新审视自己的教,针对特定层次的学生,灵活地安排不同的教学策略。这能极大地锻炼教师的教学组织与随机应变能力,也要求学校管理和评价必须跟上改革的节奏。
学校承担着许多的教育责任,但是最重要的责任则是激发学生成长的内驱力。应当营造开放和自主的校园生态,让追求人性的美好和创造美好的未来成为每个学生的自觉行为。这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引导。丰富的校本课程和校内外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内心升腾起个性发展的激情,也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学校管理和发展,努力成为校园真正的主人,还能调动起学生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价值追求。
在东阳中学校长杜新阳看来,新时期的县中要坚决走出以拼时间、拼刷题、拼严管为主要技术手段的“苦教苦学”模式,弘扬优良传统、致力改革创新,着力在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内外资源、引育优秀教师、优化课程体系、改革综合评价上下功夫,勇敢走出分类办学、特色发展、多元育人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