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龙湾中学 蔡朝晖
县域高中要发展,关键不是政策调整或者“输血”支持,而是要学会借势造势、借船出海、借力增力,立足县情、校情、师源、生源,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内生发展道路。
一、给予选择权,推行学生“抢课”机制
新高考制度客观上要求学校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依据兴趣、未来职业规划、学习潜力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和学习层次。因此,温州市龙港中学在教师安排方面,改“包办婚姻”为“自由恋爱”。每个学生都有一份专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课表。学生选课采用“抢课”机制。学校提前公布课程表、任课教师名单。学生根据自己的课程安排选择心目中最理想的任课教师。在“抢课”机制下,学生对“好老师”评判也有自己的标准,或教学成绩突出,或教学风格有个性,或年轻有亲和力……学校根据教学风格、职业追求,参考学生意向安排教师的任教层次(类别),让每位教师发挥最大工作效益。
走班教学尊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水平,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规划者与决策者,不仅选择力和学习力提升,学习的成就感与责任感也更强。走班教学打破了班级授课制的同一性,将班级课程表改为私人定制的个人课程表,提供多样化的知识组合供学生选择,充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来看,91%的学生对选课走班表示满意;在自习课学习效率方面,76%的学生认为,和传统行政班相比自习效率有提高。
二、教会选择,构建“学会选择课程群”
学校构建了“学会选择课程群”。该课程群致力于全程化、分类开发和设计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包含3种类型和3个层次,使学生了解政策,提高自我认知,增加走班体验。
在制度层面,形成了完善的选课指导机制和选课、换课流程,教师对学生的选课指导遵循学生主体原则、个性化原则和科学性原则。在技术层面,攻克了35种组合排课的难点,开发了适合校情的选课走班排课系统,将选与教进行有效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选择意愿,凸显学校的开课针对性,使选课过程更加透明。设计多种选课途径,使学生、教师资源达到最优的结果。为应对走班背景下学生集体意识淡化、师生互动关系弱化、作业收发烦琐化等现象,实行行政班与教学班管理双轨融合、德育和教学管理相结合制度,并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搭建智能化信息处理平台。
三、关注整体成效,教师业绩评价“活”起来
为保证新制度下考核公平公正。学校重新细化考核类目,凸显整体捆绑效应,建立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捆绑考核机制。以备课组为单位的考核方式,与以往制度设计相比,最大的差异在于突出了备课组整体教学成效。通过制定备课组考核与奖励制度,细化备课组活动的过程性记录,凸显集体备课及资源建设的成效。每一个备课组成员对本组的教学贡献值高低直接决定着整个备课组在全市同类学校同次考试的位次排序。这种提升整体绩效又促使成员个人积极发展的考核方式能有效适应内涵式发展和教学管理精细化的要求。
“抢课”机制和捆绑评价,引导教师自我定位,给予教师空间和选择,让每一位教师朝着自己的梦想走到适合自己的道路上。学校尤其加强了备课组建设,实行新老结合、三年责任制、捆绑评价等举措,努力打造研究型教师团队,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