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5月16日 星期
从“走近”到“走进”
湖州五中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吹哨人”


□本报记者 童抒雯

每次心理课结束后,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凤凰校区709班的学生小奕总会打开心理安全隐患排查表,认真地进行记录。身为班级心理委员,她要做的是日常观察和记录全班同学的情绪状态,并及时向教师反馈。

“在班级里是否与同学相处融洽?”“是否总是感觉情绪低落?”“是否觉得生活和学习有意义”……排查表上,一连串问题引导着小奕更好地去关注身边的同学。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数据不容乐观。在《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中,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达24.6%。“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6~16岁的儿童青少年中,整体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

在湖州五中,为了能在最短时间里直达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从心理委员到班主任,从德育导师到心理教师,都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吹哨人”。

雷达开启,做心理健康的“吹哨人”

“爱笑、对同学很友好”是班里同学对小奕的印象,也是她成为心理委员的原因之一。

在湖州五中,每个班级都设置了心理委员专职岗位,这也为教师们走进学生的心里增加了一条重要渠道。

吴小红是凤凰校区的专职心理教师。除了每周的心理课,在校心理辅导室接待学生的咨询,设计一些专项的心理活动也是她的工作日常。

每学期开学初,吴小红会联合全校班主任在各个班级发放开学问卷调查表,及时更新和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动态,落实好“一人一档案”。这几年,吴小红明显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越发重了。“每个开学季都是学生心理波动最大的时候,我们想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便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心理教师能够针对一些问题和风险‘对症下药’。”

吴小红也一直是学生们的“知心姐姐”,“一些不好意思和班主任说的心事,他们都会找我倾诉”。有一次,当她和一个学生聊完心事后,一句“老师,我可以抱抱你吗?”让她备受触动,“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希望的是获得家人的理解和接纳,而父母往往是最容易缺席的那一方”。吴小红知道,想要彻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仅靠一次教师面谈或者一次家访是远远不够的,更多时候它是一个长线工程。

工作之余,吴小红还与当地中小学的其他心理教师一起建了一个交流群,共同探讨研究心理衔接模式。吴小红说,中小学的心理衔接工作很重要,可以帮助教师们在应对学生心理问题时,追根溯源。

从“走近”到“走进”,把心理关注落到最细

每周,学校的心理广播总会准时开播,宣传栏中、走廊上、过道旁总能看见心理援助热线的信息,心理咨询室总是被布置得舒适又温馨……湖州五中在细枝末节中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

罗育是余家漾校区的一名语文教师,有着10余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自认为了解学生的她也有觉得专业知识不够用的时候。“以前碰到学生因情绪、心理等问题求助时,常常下意识地认为是学生脆弱、矫情,但是现在班主任们都会很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情绪和心理诉求。”

根据多年的班主任经验,罗育发现,家庭因素对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往往会使得孩子更加健康活泼;不正确的教育理念、不健康的家庭环境等则会使孩子暴露出更多的问题,如人际交往的障碍、学习兴趣的缺失……

为了能帮助更多家长更新教育理念,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家长学校等多渠道多方式向家长推送优秀的教育资源;为了填补上部分学生和父母之间的情感沟通空白,学校还专门设置了“多方会谈”,从班主任、心理教师到年级组长,从政教主任到校长,层层沟通协调,把对学生的心理关注落到最细处。

学校还经常组织班主任参加校园心理危机识别与管理培训,提高班主任危机识别与管理能力,强化对高危个体进行个别辅导的能力,掌握应对校园危机事件和善后处理的方法。因为对于一些已经暴露的问题,班主任尚且可以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而想要发现那些隐藏在“冰山”下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侦查”能力。

此外,学校还通过党建联建方式,加强与湖州市中心医院等单位合作,推动医校融合,科学施策,合力护航学生心理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