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丹丹
“你好,我想看孔雀。”智能互动全息柜前,幼儿们正在跟“玩家精灵”聊天;“马上就到足球了。”智能体感运动区,喜欢足球的几名幼儿眼巴巴地等待着;全自动植物生长机里,植物已经长得郁郁葱葱……
这里可不是科技馆,而是一所扎根于杭州市滨江区这片“智慧土壤”中正在茁壮成长的“智慧幼儿园”。无人机、3D全息技术、AR智能、机器人编程等看起来遥不可及的词汇,对杭州市滨江区钱塘山水学前教育集团江洲园区的幼儿而言,只是每天入园后的日常。
人人都是“玩家”: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玩
暮春的微雨对花红柳绿的大地格外温柔,江洲园区的盎然春意不仅留在环境里,还“写”在幼儿的脸上,因为这个幼儿园“太好玩了”。
“老师是大齿轮,我是小齿轮。”走进幼儿园,迎面看到的是幼儿园标志:山、水两个象形字构成主图,下面是一大一小两个齿轮,可以转动。“这个标志是幼儿们自己设计的。”钱塘山水学前教育集团书记、园长张波的语气中充满骄傲。她继续解释:“山水代表幼儿园坐落于钱塘江畔,齿轮是工程建构的象征,希望幼儿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
穿过大、中、小三个波浪形拱门,一座造型别致的幼儿园呈现在眼前。三层通高的中庭将视野打开,一部七彩的智慧钢琴体验楼梯可以伴着脚步,发出悦耳的琴声。沉浸式体验空间内,三面连续的大屏上正在播放《清明上河图》全息影像,还可以随意切换海洋世界、世界名画、浩瀚宇宙等60多种场景,让幼儿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感受和探索。
“你看,这就是发电。”小二班的幼儿正在玩墙壁上的人体电池和光纤传送模拟器。像这样充满科技感的设备在幼儿园内随处可见,每一个空间都是智慧和科学探索的结合。每个班级里都有一个智能垃圾桶,会说话会分类的垃圾桶深得幼儿喜爱。“牛奶盒是可回收垃圾。”中班幼儿何家乐拿起牛奶盒对着垃圾桶感应了一下,垃圾桶盖打开了,他高兴地拍手。
“环境是课程的一面镜子,更是幼儿们的第三位老师。”作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多年来,张波不断在教育实践中尝试以智慧教育促教学方式变革。她认为,学前教育应当是面向未来的,教师为未知而教,幼儿为未来而学,幼儿园为幼儿创设各类情境,让幼儿在体验式的学习中更多元、更主动、更有创意,从而收获面向未来的勇气与底气。
不同于室内的科技感,江洲园区的户外是自由、灵动甚至充满诗意的。高低错落的树屋、草坡,蜿蜒潺潺的溪河池塘,惬意悠然的庭院花园,生机勃勃的种植天地,童趣满满的动物农场,太阳能自发光的星空屋、穿透七彩光的星球滑梯……每一处都让人流连忘返。这里不仅是幼儿梦想的游乐场,也是都市高楼林立中的一处“世外桃源”。
“园区环境设置与课程理念是密不可分的。”集团副园长罗怡雯见证了江洲园区建设的全过程。建园伊始,江州园区就秉承“现在小玩家,未来大创客”的理念,搭建“玩+”课程,满足幼儿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的需要。从4年前的空空荡荡到如今的满满当当,教师们将自己对“玩+”课程的理解,一点点转化为可见、可用、可玩的环创,让其绽放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
事事关乎“创造”:每一处都有奇思妙想
“我画的七彩鱼正在海洋里游呢!”“这是我画的金色海马!”智慧科技馆内,大一班的幼儿们正在上一堂特别的创意美术课。教师通过AR技术识别平面图形、图像并生成三维立体影像,幼儿的画作能直接传进屏幕中的海洋世界。此外,针对高年段的幼儿,教师还增加配音、音乐创作等内容,开展AR动画制作课程。在这一堂课上,幼儿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绘画、团队合作等能力得到充分调动和培养。
为了不断提升和丰富课程内涵,在原“多彩悦玩”课程基础上,江洲园区融入STEAM教育理念,以智慧教育赋能课程,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结合“悦玩”“慧玩”“创玩”的课程目标,形成具有未来教育特色的“玩+”课程,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幼儿园”。
“以‘玩’为核心,可以加上阅读、运动、科学探索等很多内容。”张波特别指出,“玩+”的加号是在右上角的,这意味着,在智慧教育的助力下,“玩+”课程不是简单地将多种元素叠加,而是创造性地输出,形成N次方的蝶变效应。经过不断提升和完善,“玩+”课程入选浙江省精品课程。
在钱塘山水学前教育集团,52个班级的班牌都是不同的。每个班牌背后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研究主题和充满爱意的故事。管道、桥、纸、芦丁鸡……利用创意美术和各种材料,幼儿在项目活动中探索、思考、学习,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每一个发现,创造出一个个惊喜。
除了日常课程,“艺起创美”“绿色运动”“智慧悦读”“未来科创”四大主题节更是山水师生翘首期待的活动。一曲结合快板节奏的《杭州小伢儿》拉开了今年“玩+创艺节”的帷幕。围绕“庆十年山水,创亚运风采”主题,幼儿们通过歌、舞、画等艺术形式,以及运用不同材料的建构积木,通过垒高、平铺、连接、架空等搭建技巧,将“国际滨”的特色建筑和激情澎湃的亚运精神相融合,享受美的同时,也在创造美。
记者发现,每个幼儿和教师手腕上都带有一个智能手环。“这个手环不仅是出入幼儿园的钥匙,还是教师评价的‘好帮手’。”罗怡雯说,手环不仅可以监测幼儿的体温等指标,记录幼儿在园喝水、洗手等习惯及在公共区域阅读的图书类型等,还能捕捉幼儿游戏、学习过程,以数据化形式呈现幼儿的学习效果,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节奏,挖掘幼儿兴趣与特长,做到科学评价。
“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是幼儿园教师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们面对的不仅是一个个家庭的希望,更是未来社会的创造者。“希望能在孩子们的心田播下爱玩、爱学、爱创造的种子。”张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