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新闻聚焦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5月9日 星期

抢抓新机遇 迸发新动能
让数字化成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有力支撑

□本报记者 汪 恒

“学在当地、学在本校”“线下线上相融合、校内校外相衔接”“突破自身教育业务需求或难点问题”……一场布局浙江数字教育未来的培训会近日在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举行。前期全省共遴选出中小学、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市县区各类型试点单位231家。接下来的两年,他们将探索发力,努力形成可复制、能推广的教育数字化典型模式,打造浙江数字教育的新窗口。

数字教育试点是今年我省教育技术领域工作的抓手之一,教育数字化改革的又一轮纵深推进蓄势待发。在今年的全省教育系统工作会议上,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毛宏芳指出,要抢抓数字变革新动能带来的新机遇,并将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计划列为新赛道之一。数字教育在教育现代化发展中内变量、快变量、强变量的角色将进一步凸显,并为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支撑。

贯通融合,深化教育创新应用

查找学习资源的“求学”、系统学习知识的“在学”、咨询学习疑问的“问学”、评价学习成果的“评学”……去年年底发布的“学在浙江”2.0服务平台一经面世,就备受关注。“学在浙江”作为一站式集成平台,提供了海量学科课程、拓展课程、作业辅导微课与成人非学历教育学习资源,进一步打通了教育链、学习链和成长链。今年,“学在浙江”还将继续迭代升级。“我们将推进‘浙学码’的深入应用,在丰富学习资源、应用集成贯通上下功夫,让更多的学校、师生、家长获得更便捷的教育服务。”省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於晓东介绍。

数据是数字化的基础。随着数据量的日益庞大,数据孤岛、重复建设、协同壁垒、数据安全保障等问题亟待破解。正在编制中的《浙江省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就将推进教育数据治理、更好实现数字赋能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据了解,我省将制定省级数据标准及治理指南,让各地各校的数据和省级的教育数据实现有效归集、治理和回流应用,依托之江研究院教育数据应用研究实验室开展教育数据分析研究,让数据资源发挥出更大效用。同时,各地各校的教育应用也将逐步和“学在浙江”实现贯通。

从全县中小学录播教室覆盖率100%、中小学班级交互式多媒体设备全覆盖,到平板电脑、墨水屏等技术产品大量辅助于教学,浙江山区26县之一的三门县近年来以创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为抓手,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乘着教育新基建的风口,浙江各地都将深化教育创新应用,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教育教学环境作为努力方向。据介绍,未来我省将推动教育行业云建设,实现各级各类学校智慧校园全覆盖,持续打造新型教育空间等智慧教育新型基础设施。

技术赋能,重塑教育教学

点开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浙江分平台,各学段各学科的各类课程、课后服务、教师研修等内容让人目不暇接。成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首批整省试点以来,浙江积极做好接入共建,组织各类名师开发课程,发布品德修养、科学创造、体育运动等5大类800余门9000余个课时的教育资源。

课后学习遇到难题不会解,去哪里求教?去年5月启动的“浙里问学”是浙江分平台上最亮眼的服务之一,这套免费在线答疑系统提供了作业微课、名师导学、名师答疑、个别答疑等服务。接下来,“浙里问学”还将探索“AI智能答疑+人工答疑服务”的答疑新模式,并为省内各市、县(市、区)提供开放接口,接入各地免费在线答疑服务,于年内实现省、市、县全覆盖。

去年4月起,借助互联网,省内不少乡村学校的学生们跟着名师上起了“云上”艺术课。这得益于之江汇教育广场新推出的“艺术互联网学校”。为全省师生所熟知的之江汇教育广场正阔步由资源平台向互联网学校转型。除了致力破解山区和乡村学校艺术教师紧缺、艺术课程难以开设等问题的“艺术互联网学校”,之江汇教育广场后续还计划建成60所“云上名校”,推出社团空间,举办互联网学校艺术节、科技节和文化节等活动。

围绕教育领域共同富裕,我省还将统筹推进“浙里教共体”重大应用建设,为教共体精准组建和常态化活动开展提供支撑,并开展面向山区26县的新型教育技术共同体和未来乡村学校培育试点工作。

成为全省首批“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以来,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中心初级中学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越来越完备,相关教育内容按照校本课程、学生科技活动、主流科技竞赛3条主线并行发展。据了解,今年我省还将组织召开人工智能教育大会,继续遴选第3批“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区和试点校,推动实现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广泛深度融合。

新技术也为教师教研创造了更多条件。“1位名师+10位学科带头人+100位骨干学员+N位网络学员”的名师网络工作室培养模式,为一批批青年教师崭露头角打下基础。今年,我省将深入推进800个名师网络工作室建设,完成100场组团送教活动,培养1000位乡村学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学员,在助力山区海岛县师资培养上发挥更大作用。

辅助治理,数字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早晨入园有智能晨检、游戏玩耍有水平监测、园区管理有物联相通……借助学前教育智慧管理平台“三朵云”,温州市启动了两批“三朵云”智慧幼儿园创建工作。这套体系让幼儿健康有数可依、幼儿行为有数可研、后勤服务有数可循,已成为温州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名片。

作为全省唯一获批的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温州市提出了“数字大脑区域赋能+智慧校园标准引领”的数字化转型方案,一方面整体部署教育“数字大脑”和“好学温州”应用微门户,赋能区域教育整体提升,另一方面通过28个指标勾勒出智慧校园2.0学校基本画像。接下来,温州将放眼学校信息化领导力,启动“智慧教育领航校长”人才培育计划。

像温州一样,省内各地都意识到教育数据的资源价值,并通过充分挖掘与场景应用,为教育治理的高效化和精准化带来机遇。舟山市普陀区以当地阅读资源共享率低、海岛异地借还难等痛点为突破口,整合教育与文化系统的图书馆资源,打通区域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出“智在阅读”应用,让图书资源跨行业、跨学校充分流动起来,将更多优质阅读资源引入学校、辐射社区,在丰富“双减”落地后校园课外阅读形式、增进阅读成效的同时,也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的社会责任。

在宁波市,教育督导数字化平台让教育督导信息公开透明;在台州市,教育工作评价“e张图”应用系统让重点工作进展一目了然,相关建设项目AI监管全覆盖;在温州大学,“人才第一要事”应用为人才引进优化了流程、提升了效能;在永康市,“东迁西归”应用重塑了东中西部职教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新机制……省内各地各校都在擦亮标志性品牌、开拓数字化应用场景上不遗余力,推动实现“一地创新、全省共享”。“我们将以教育大脑建设为引领,统筹推进包括智慧治理在内的五大智慧应用场景,为教育数字化应用注入发展新动能。”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王会军表示。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