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3月31日 星期

小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推进要点


□省教育厅教研室 马海燕

评价改革之难,难在学科落地。省教育厅在项目启动之初,就明确提出希望省教研室通过学科主渠道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并以“五育”并举为抓手、以分项等级评价为特征、以提升教师评价素养为载体、以改进区域考试管理为支撑,助推学业评价落地。

一、聚焦关键,在标准研读中明晰学科本质

在文件制定之初,省教研室就制定了各学科评价的操作建议,明确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及评价结果的合成办法。现今,省教研室又组建队伍研制各学科综合评价指南,研究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学业评价标准,聚焦学科关键能力,从学业水平和过程表现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建议,供各学科教师在评价时参考借鉴。教师通过学习学科操作建议和评价指南,提升自己的学科关键能力,并将分项等级评价融入考试、课堂和作业,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推进主体,以校为本落实评价改革

小学教育,本就是千校千面,呈现丰富样态。学校要认识到考试评价是教学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最能体现教学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学校在推进中要围绕育人目标,根据实际及学科特征,建立科学、易行、有特色、富有实效的学业评价体系,引导“双减”政策落实。同时要优化校内考试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考试,坚持单元随堂测、无分试卷等模式,不做横向比较,让评价真正发挥育人功能。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大胆创新,探索社会情感能力等综合能力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养落地。

三、分项等级,在模糊评价中精准指导

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取消了传统的百分制,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淡化学校之间和个体之间的横向比较。为突出评价的诊断激励功能,在等级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从内容领域、学业水平与过程表现等方面实施分项评价,体现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精准诊断,引导学生改进学习。等级是学业评价改革的重点,也是破除唯分数的改革标识。等级评价是否能落地成为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是否能成功的关键。给各评定项目划分等级,确定相应等级的评价标准,让教师能参照标准,对学生的过程表现和学习水平进行清晰诊断,又能相对模糊评价学习结果,激励学生不断前行,还能反观教学,指导教师改进教学。

四、研修助力,做中学提升评价能力

提升教师的评价素养,尤其是教师日常评价和期末考试评价的技术,成为学业评价改革落地的关键。因此,要改变教师在评价活动中的被动态势,让教师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考试评价的主体。同时要加强教师在通用评价技术方面的修习,提升教师在实践测评、项目学评等评价活动中的策划、设计能力,实现评价目标、学习任务设计与评价量规开发的一体化。要开展实践性测评、表现性评价等通用评价技术的研修,重视情境化任务在命题中的应用,探索SOLO分类评价法在试卷标准研制中的应用,区分学生在不同能力等级的行为表现。教师通过做中学,经历实践测评、项目学评等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经历出题、组卷和分析等命题活动,提升评价素养,实现日常评价的升级迭代。

五、改革考试管理,营造良好的育人生态

要想恢复千校千面的办学生态,区域必须取消过多的统一考试,减少不必要的学业评价压力,还正常的评价权于学校。转变区域对学校学业考试结果的高利害评价并非易事。但过于重视高利害的评价必然影响学校办学活力,从而降低学校教育质量。要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让学校回归健康有序的办学状态。同时区域需要放导兼顾,既要加强区域统筹,考虑共性和个性,又要加强对教师命题和作业设计能力的指导,发挥区域样卷的导向意义,夯实学校办学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