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师周刊·理论研究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2年11月11日 星期

论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一线体育教师应聚焦学生核心素养,通过体育活动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杭州市育才大城北学校 朱建超

今年4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提到要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核心素养指向下,义务教育段的一线体育教师需具备哪些能力,成为近一年体育教师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一、推动“五育”融合,增加体育课堂厚度

“五育”融合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此理念下,一线教师要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以“五育”为统领,注重体育课程顶层设计,构建以核心素养为纲的课程架构。

1.坚持目标导向,丰富评价模式

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体育课堂中贯穿德育,构建红色体育课堂,增加德育厚度。同时,教师应坚持目标评价,开展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等;以任务驱动学生,“以终为始”,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学习标准,依据标准进行对比、训练、判断,丰富体育课堂评价方式。

2.坚持创新实践,促进学科融合

创新源于实践,体育教师可以项目式学习为实践抓手,寻找“五育”并举理念下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互融互通之处,从而打破学科壁垒。以体育学科实践为核心,以体育技能的学习与运用为主干,以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发展为辅助,推动体育学科与多学科融合。在教学设计时,以大单元、大概念为引领,落实追求理解的课程设计,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融通其他学科,提升融合度。

二、落实学科实践,打造体育活动梯度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开展教学的课程。教师设计的体育活动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一直以来,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体育课。因此,体育课程设计需要结构化、逻辑化。教学计划中要包含多种技术难度的体育活动,形成梯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天天坚持,开展常规赛事

根据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内涵,开展常规的、深受学生喜欢的赛事,如投篮赛、足球运球过杆赛、趣味跳绳赛、趣味田径赛等,让学生在常规赛事中充分运用体育运动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聚焦传统,创新特色活动

融学校特色于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习和传承校园文化。同时,开放体育器材室,定期保养体育设备、场地,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求,让他们挥洒汗水。

三、发展核心素养,挖掘运动潜力深度

素养导向更加注重课堂的综合性,注重学生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五育”并举理念下的体育课堂应以帮助学生掌握与运用体育运动与知识技能,提高运动能力为核心。

1.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呈现体育核心素养

体育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少不了体育品格的奠基,而体育品格是在一次次的运动中逐步培养的。呈现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要以“学练三个一”为抓手,落实体育课堂“教会、勤练、常赛”,让学生在课中学会,在课后常练,在生活中常赛,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2.依托国测、区测、校测,关注学生多维发展

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以国家体质测试为目标导向,重视国测的指标评价,落实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任务,强健学生体魄,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以区素质测试为助跳板,分析学生在国测和区测之间的个性化表现和成绩差异,开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三维度的过程性评价。以校测为原点,开展校级运动能力综合测试,运用多维度评价体系,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激发其内驱力,让多元评价成为常态。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