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教经纬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2年5月13日 星期

超膜团队千次实验找到“膜法”
浙师大破解印染废水处理“老大难”

本报讯(记者 俞 沁 通讯员 叶梦瑶 孙齐斌)打开浙江师范大学膜分离技术实验室的灯,就能看见养在透明水箱里的青绿色水培吊兰,另一侧的水箱里则是深色的印染废水。5月12日,浙师大超膜团队负责人景乐欣喜地对记者说,2月份开学时团队就用经自己研发的膜处理后的印染废水来培植吊兰,到现在已经快3个月了,植物枝叶茂盛、长势喜人。

而此前,该团队突破了膜行业技术瓶颈,以高分子分离膜为基材,依托原子层沉积技术,研发出有机高分子—金属复合超滤膜,创新了印染废水膜处理方案,将制约企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转化成为推动企业减负增收的“定心丸”,跑出了处理印染废水的加速度。

据了解,废水处理是我国生态治理的一块“心病”,印染废水更是其中的“疑难杂症”。超膜团队深入走访调研了3个省市的印染企业,发现印染废水存在体量大、毒性高、处理难等问题,且处理技术始终未有突破。

“市面上现有的印染废水脱色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臭氧氧化技术,但是存在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等缺陷;另外一种就是膜技术。”团队技术研发负责人曾千千说,膜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新型分离技术,是印染废水深度处理的最佳方式,但却因工艺繁复、出水效率不高等天然瓶颈难以得到大规模应用。

为求解决良策,成员们开始探寻更高效、更经济的印染废水处理方式。从高密度疏水的荷叶膜中,大家找到了突破点,经过1181次匹配实验,历时3年,终于为膜披上“金属外衣”,研制出有机高分子—金属复合超滤膜。

改性膜不易污染,可实现最适配孔径200纳米,达成处理效率和效果双赢。同时,复合膜外接传感装置,智能检测膜通量变化,通量降低至一定程度自动通电,可实现自清洁,避免造成废料污染。

闯过技术难关,膜的市场应用又成为新的难题。在调研走访中,成员们发现众多印染企业希望在废水处理中引入最佳处理方式膜技术,却因后期处理成本高不得不放弃,使膜技术的推广应用陷入困境。

“我们希望企业能够‘用得起膜,用得好膜’,使膜技术在印染废水乃至所有废水处理领域得以大规模应用,开启印染废水处理行业的新业态。”产品设计负责人王林雪仪介绍,团队的膜处理技术在增效的同时还着力降低成本。在浪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中试反馈中,该产品帮助公司每月回用1.7万吨水,节约综合处理成本25万元,比普通污水处理技术成本低三分之二。

“我们预计在2030年占领40%的印染废水市场,推动国家水生态保护工作。”景乐表示,接下来,团队将进一步探究和升级膜改性技术,实现膜产品多元化,不断弥补工业缺陷。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