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周刊·教育随笔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4月29日 星期

语言的力量能改变班级


□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 黄兰雅

“咦,你连这个都不会?”

“你真是个蠢货,可真笨。”

我回头一瞧,几个学生围着正在抓耳挠腮思考的小C指指点点,不时起哄。

这个场面着实让我吃了一惊,班里有几个学习上总是听不懂、跟不上的学生正在经历着一场“语言风暴”。

传统家庭的父母极少鼓励孩子,更多的是指出孩子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希望孩子能够扬长避短,做得更好。

在这样的教育模式影响下,学生们只会看到别人的短处。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学生这样为自己辩解:“某某也没有做好啊。”或者去否定做得不如自己的人,以证明自己并不差。

这种否定式思维破坏了友情,给很多学生带来不小的伤害,使他们滋生“我就是做不好”“我就是很差劲”的自我否定情绪。

长此以往,这些学生更加不愿意尝试,惰性由此增长,形成恶性循环。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鼓励,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我组织召开了一堂班会课。

在课堂上,我播放了提前录制的学生嘲讽他人的话语,请每个学生仔细听后谈谈感受,再把自己观察到的事例具体讲一讲。

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和情境教育,很多学生都表示自己很难过、很受伤。

在营造了良好的沟通气氛后,我通过模拟盛饭、还书、请教作业等多个场景,大家共同构建并合理使用日常语言,一致明确,只有言行热情有礼,才能给予他人尊重,充分理解他人。

班会课后,我们还开展了“尊重星”“鼓励星”争章活动。

改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引领者的耐心。在新的制度施行之初,磕绊与反复是不可避免的。

当学生们无意识地发出嘘声时,过于严厉的批评无形中又会变成一次否定式打击。学生行为有向师性,思想倾向向教师靠拢。当教师不恰当地干涉、发火时,学生们又一次地进入否定式的语言环境,这与我们的教育初衷背道而驰。

教师可以筛选学生的几个闪光点加以肯定,慢慢地进行引导。在高涨的争章氛围下,经过一段时间试行,学生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嘘声、嘲笑声越来越少。如果有人遇到困惑,学生会选择讨论来帮助其解决。

不仅仅在日常交流中,就连做作业、阅读时,学生也能自觉、安静地思考。

“班级无小事”看似简单,意义却不可估量。当“小事”发生时,教师不能一味责怪学生,而要站在学生角度,帮助他们发现不易察觉的“小问题”,一点一点滋养出真善美来。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