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4月29日 星期

怎么建设“小而美”的乡村小规模学校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熊丙奇

要推进共同富裕,就必须振兴乡村,振兴乡村教育。

现实中,乡村小学与小学教学点在减少,虽然有乡村出生人口减少、人口外流、乡村城镇化等因素,但也折射出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的困境。

有一些乡村只是低水平地维持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这导致小学、小学教学点不是“小而美”而是“小而弱”。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在这里就读,加剧生源流失,进而使这些小校、小学教学点不断衰退被撤并。只有切实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才能形成良好的乡村教育生态,减轻乡村学生上学的成本,从而让乡村学生接受好的教育,推进乡村振兴。

从教育角度看,乡村小规模学校,由于学校规模小,每个班就几人或十几人,这比“人满为患”的城市学校,更有利于推进小班化教学、个性化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把学校办为“小而美”的特色学校,甚至可以吸引学生回流,以及为返乡创业人员解决孩子上学的后顾之忧。而把乡村小规模学校从“小而弱”建设为“小而美”,需要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要加强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对于乡村小规模学校,有的地方政府认为,这不但需要更多经费,而且管理难度大,还不如把学生集中到城镇学校。如此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不是办好每所乡村学校,而是变成了“教育移民”。如果让村民都到城市购房,乡村孩子都到城市学校上学,就会加速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消失。还有的地方,存在以乡镇中心学校统筹的名义,截留、挤占、挪用、克扣乡村小学和小学教学点公用经费的问题,导致乡村小学、小学教学点的办学经费不足。应该以办好每一所乡村学校为出发点,保障每所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经费,同时改革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管理体系,不应再实行层层拨付的经费管理方式,让每所小规模学校拥有包括财权在内的办学自主权。

其次,要通过改革职称评审制度与提高教龄津贴标准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虽然我国已经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这一保障教师待遇的法定目标,但是不少乡村教师感慨自己是“被平均”。由于乡村教师普遍职称较低,以初、中级职称为主,而工资又主要与职称挂钩,导致乡村教师的待遇还是偏低。由于职称评定的名额限制、学历规定,有的乡村教师从教二三十年,还是初级职称,按初级职称算薪级工资。

最近,教育部等八部门启动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对长期在乡村学校工作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可按规定“定向评价、定向使用”,中高级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比例单列,不受各地岗位结构比例限制。除此,提高乡村教师工资待遇的最现实途径是提高教龄津贴标准。去年年底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提高教龄津贴标准,绩效工资核定向乡村小规模学校、艰苦边远地区学校等倾斜,要尽快落实到位。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还出现了影响乡村教育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问题。“双减”后,更强调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义务教育城乡不均衡、校际不均衡影响进一步放大:城市学校有课后服务;而有的乡村学校没有课后服务,或课后服务内容没有城市学校丰富。另外,由于城市学校推进课后服务全覆盖,有的乡村学校因没有家长接送问题并不开展课后服务(开展课后服务因放学时间晚反而会增加接送问题),而城市教师参加课后服务有加班费,这会拉大城市学校教师和乡村学校教师之前的收入差距。

最后,必须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乡村学校的教育模式也是升学教育模式,这是单一升学评价体系之下的必然结果。而升学教育模式,正让乡村教育发展陷入悖论与困境。升学模式之下的乡村教育发展,是教育学生要离开家乡,“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这和振兴乡村并无多大关系,反而会导致乡村的人才都通过教育离开乡村、“逃离乡村”。这是发展乡村教育最大的悖论。另外,由于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和教师,乡村学校的“小规模”优势也难以发挥出来。为追求获得眼下的分数,不少乡村学校的办学也短视化、功利化,乡村教师无法实现自己的教育理念。

要把乡村学校建设为“小而美”的学校,就必须结合乡村教育实际,构建能凸显乡村教育价值的乡村教育评价体系。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乡村教育更重要的价值,是给每个孩子人生出彩的机会,不是把上名校作为其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形成“教育改变生活”的新教育观,并以此推进乡村教育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改革。如此,乡村教育才能办出自己的风采和特色。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