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职业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1年11月12日 星期

打响教育教学改革“攻坚战”


编者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今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弘扬工匠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长期以来,浙江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全省各地各校也纷纷开展探索,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报即日起推出“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浙’里在行动”系列报道,本期推出第一篇——

□本报记者 邵焕荣

当记者见到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模具专业“双师型”教师鲁生明时,他正和3名学生一起在学校的模具生产实训车间内为当地某企业制作散热管装配精密模具。鲁生明告诉记者,在永康职技校,由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承接企业的产品加工、技术改进等服务项目早已成了一种常态,“这既能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专业技能,又能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还能助力企业生产,实现学生、教师、企业的‘三赢’”。

长期以来,浙江职业教育坚持内涵发展和改革创新,整体发展水平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早在多年前,我省各地各校就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模式创新、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从“双证书”到“双师型”的转型升级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要打造一支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对此,永康职技校校长王钟宝深有体会。“难点有二,一是‘从零开始’培养新教师,二是做好‘双证书’教师的再提升。”他介绍,近年来,该校正处于“扩张期”,每年招收的新生近2000名,引进的新教师超50人,然而这些新教师大部分是大学毕业生,几乎没接触过企业生产,“不少新进教师连‘双证书’的基本条件都不具备”;同时,学校目前在职的一部分专业课教师虽然具备了“双证书”,但对企业一线的生产技术及工艺并不熟悉,“‘双证书’教师不是‘双师型’教师,只有既懂一线生产技术,又能教学生、带学生,甚至能参与企业生产技术改进、产品研发的,才是我们真正认可的‘双师型’教师”。

为此,从2018年开始,永康职技校创新性地打造了基于“三工程·四平台·五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通过设计三大教师培养工程,建设四大教师能力训练平台,着力培养具备现代教学能力、德育贯穿能力、技能操作能力、科研提升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的五能型教师。

记者了解到,在永康职技校,新教师一入校,学校就会给他们推荐教育和教学导师,实行个性化培养,并要求新入校专业教师在两年内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和高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书”,成为“双证书”教师;之后,这些教师每一年都必须有1个月时间下企业实践,担任经理、车间主任、质检员等,体验与掌握各种岗位职责,同时结合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带任务进企业,收集企业教学资源,形成适合企业需求的典型学习案例。学校还组建了数十批次对外技术服务创新团队,鼓励教师积极承接企业技改、研发、对外加工等服务项目……通过3年多的建设,学校培养了一支与办学规模、专业设置等相适应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截至目前,该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比例已达93.04%。

“如何让教师主动下企业也是个难题。”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胡邓涛告诉记者,为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近年来,学校在积极探索将教师参与“双师型”建设与教师发展性评价相挂钩的同时,还完善了相关激励保障机制,为下企业实践、参与社会服务的教师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助和物质激励。

企业就是课堂,教育教学要有职教味

企业导师先介绍企业情况和相关要求,并发布课堂任务;专业课教师再通过自制动画和解说,让学生了解从沙子到芯片的16道工艺流程;英语教师则在此基础上呈现完成课堂任务所要掌握的专业词汇及句子……不久前,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微电子学院的一年级学生走进了中芯集成电路制造(绍兴)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在这里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跨界融合课。“课堂任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还融入了思政教育、敬业爱岗教育、企业文化教育,这样的融合课,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都非常高。”专业课教师赵刚说。

把课堂搬到企业生产现场,这是绍兴职教中心的教学常态。2019年10月,该校成立了微电子学院,并以此为契机,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跨界融合发展。该校与中芯等多家企业共同合作招生、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课程框架、引入企业岗位课程、开发双语教材、开展师资培训,精准培养集成电路岗位技能型人才,实现了专业链对接产业链、课程链对应岗位链、师资链互通技术链、能力链打通价值链。“真正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都在企业,职业教育要办出彩,必须精准对接地方新兴产业的转型发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三教’改革不动摇,走理实一体之路。”绍兴职教中心校长盛锡红说。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教务处处长张雁平认为,新近发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定位,这要求职业教育在教育教学上体现类型特色,而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就是最鲜明的一点。事实上,从2010年开始,金职院就长期致力于推进“赛教融合”改革,该学院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开设了各类创新特色小班,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取得了积极成效。据了解,在2016—2020年全国高职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该学院居全国首位。

用好评价改革这根指挥棒

“教育教学改革要有实效,评价改革是最关键的一环。”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督导与质量监控办公室主任顾金孚介绍,近年来,嘉职院按照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教育评价改革的总体方案要求,逐步建立健全了督管、督教、督学、评估监测“四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开展对二级教学单位的定点督导。

2020年,嘉职院就出台了《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质量测评管理办法》,全面启动了教师教学质量综合测评系统,从课堂教学、师德师风、“三教”改革等多方面对教师教学质量开展量化评价。这其中,学生评价占比50%,同行评价占比30%,学校督导评价占比20%。“评价改革不能只看课堂教学,更应该注重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也不是学校‘自娱自乐’,要更多反映学生和企业的‘声音’。”顾金孚告诉记者,近年来,嘉职院还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业绩考核直接挂钩,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

在慈溪技师学院副院长施俊杰看来,科学、合理的评价也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他介绍,从2015年开始,慈溪技师学院就明确了“技能人才”定位,逐步建立了融合企业元素和职教元素的全面评价机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激发个人潜能,在岗位实践中检验质量,孕育综合职业能力。

“一、二年级是‘适学’阶段,主要实施基于教学全过程的‘六步’评价,包括实训工作页、实际操作、自评等;三、四年级是‘工学交替’阶段,实施校企双元协同评价,其中备岗阶段由学校教师负责考核,跟岗阶段由校企双元管理与考核,顶岗阶段由企业权威综合认定;五、六年级则实施‘五维一体’融合评价,以毕业研修作品为载体,参照准技师的标准,开展以专业基础、职业素养、创新品质等5个维度考核的融合评价。”施俊杰直言,6年实践下来,这3个阶段的“评价关”也成了每名学生毕业之前必须迈过的三道坎,“没过就只能提前‘淘汰’或延毕,如果所有学生都能准时毕业,这所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很可能就是不过关的”。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