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1年10月13日 星期

“双减”契机下构建育人新模式


□张 明

近日,奥运冠军石智勇等体艺名家参与课后服务的活动,引发了社会热议与好评。笔者以为,这是一项意在“双减”、功在“育人”的好举措。

自2020年10月以来,国家层面连续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多个文件。那么,如何创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新模式?

在“双减”契机下更好地践行“五育”并举。“双减”在减去过重课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的同时,为广大学生留出了学习其他“四育”的时间。尤其是“5+2”的课后服务时间,学什么?怎么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大有可为。学生在减少学科类学习任务的同时,必须要加强非学科类的学习。诚如奥运冠军石智勇在直播间勉励学弟学妹们:大家没有必要只关注文化课学习成绩,要去寻找自己擅长、喜欢、热爱的领域,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只有做好这“一减一增”,尤其是做好“增”的文章,“五育”并举才能真正落实。如果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每一节课后服务都能够精心设计,创设出能增德、健体、育美、爱劳的优质课程,那离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美好图景也就为期不远了。

创新体美劳教育资源供给模式。要激发社会上各类教育主体的活力,引导各个领域的行业精英、非遗传承人、劳模工匠、草根高手及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参与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教学活动,通过集聚高水准、精准化、专业性的教育资源,让各种技艺得到传承,各种文化得到传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实现符合自身天赋与心性的成长。

建设德体美劳一体化育人模式。有人说,没有琴声、歌声、呐喊声的校园不是真正的校园。比如,宁波市教育局将建立校内校外协同、线上线下并进的体美劳一体化育人模式,新模式以本校教师为主、校外资源为辅,线下教育为主、线上直播为辅开展德体美劳教育。横向引进课程资源,建立体育、艺术、美育、劳动教育等指导中心,对各类资源的开发与准入、引领与辐射进行系统设计,确保进入课堂的各种教育资源都是稀缺的、无害的、优质的。纵向优化培养体系,建立特长生幼小中高一体化、长学制培养机制,建设一批体美劳特色学校与实践基地,让更多孩子走向操场,走向琴桌,走向画室,走向花木坊、木工房等;操场上不仅仅有足球、篮球、排球,也会有门球、手球、曲棍球、高尔夫球等。同时让更多的高端人力资源走向课后服务,补充在编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真正让教师从“学生减负、教师增负”的困境中走出来。

构建新时代学校体美劳教育新模式,推动各类名家进入课后服务,意义非常之重,空间非常之大,好处非常之多,可以说是“双减”契机下育人模式的落地化创新。而要将其做好,关键是要形成共识、凝聚合力、规范操作。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