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10月13日 星期

加大教育科普力度,助推“双减”落地


●加大教育科普力度,让更多的家长能够提升对教育问题的辨析力和对教育改革的理解力,从而正确理性地看待这次“双减”的各项举措,就能够从内源性的角度来助力“双减”政策的落实。

□朱建人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双减”工作已经到了积极推进的关键期。事实上,强势推进的“双减”工作究竟最后能否取得稳定的成效,尚有许多难题需要破解。

毋庸讳言,时下不少人对“双减”的前景并不乐观。其中一个基本判断是:“教辅培训市场需求这么大,哪有可能就此收摊?”想想也是,在一个拥有近两亿名中小学生的教育大国,教辅培训市场的需求是不言而喻的。假如无视这个市场需求的客观存在,而只是一味用强制措施硬性“减负”,则完全可能在高压态势之下,使原本显性的校外培训行为转为隐性的方式进行。并且,还完全可能导致学生与家长的学业负担与经济负担的“双增加”。

这就引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要真正达到“双减”目的,除了需要对各种明令禁止的项目进行“严查”之类的管控,还应当多渠道、多形式地向广大家长普及教育科学知识。相对于正在实施的一些刚性管控举措,这是一种柔性的“双减”措施,并且,在当前形势下,这样的措施需要以全覆盖、大力度的方式加以推进。

要让更多的家长清晰信息化时代教育功能观的转变,掌握终身学习社会中教育的基本要义,了解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原理与规律,知晓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基本走向与当下进程,明白让孩子成人与成才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从而大幅度地减少中小学家长对校外补课攀比的盲目性,降低家长对校外补课行为的驱动力,进而逐渐让学校教育回归常识,让学生学习走向正常。

这次极强力度的“双减”行动,是基于“民生”问题与学生成长问题进行双重考量的。而加大教育科普力度,让更多的家长能够提升对教育问题的辨析力和对教育改革的理解力,从而正确理性地看待这次“双减”的各项举措,就能够从内源性的角度来助力“双减”政策的落实。此项工作做好了,就能以釜底抽薪的方式,获得“双减”的长期效能。

毫无疑问,通过教育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改革信息的及时传递,使家长做到让孩子参与校外培训需求的理性化与科学化,应该是破解整个教育内卷化问题的关键所在,也必然应该是实现“双减”目标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导致学生普遍过度学习和超前学习的成因有许多,而由于缺乏对儿童成长规律与学习规律的认知,一味希望通过增加学习强度、延长学习时间来获取短期的“加分”效果,是当下多数人的普遍想法与做法。所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以疲劳买个心安的心态,在许多家长甚至教师的意识中长期盘踞着。因此,真正要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正常起来,教育科普势在必行。

当然,“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今天你不送孩子来参加培训,明天我就培训你孩子的对手”之类耸人听闻的广告语,以及普遍以“成功学”为导向的社会舆论氛围,在让家长学生不堪重负中起着推波助澜的宣传作用。因此,如何让内行的教育工作者去占领这些舆论阵地,让大众媒体在教育问题上发出专业人士客观科学的声音,这是教育科普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举措。笔者近来看到,浙江教育报社开通的视频号针对家庭教育问题,连续推出多期专家谈教育的视频,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专业媒体的社会担当形式。若有更多的传统大众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发挥各自的力量,采用更加丰富的方式,一起来做教育科普宣传,则“双减”的成效一定会获得持续的彰显。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