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1年9月1日 星期

“研学热”再升温,该警惕什么?


新闻回顾 近日有媒体报道,旅行社业内人士表示,不少孩子一个假期参加多个研学营,或频繁参加周末营,相关度假村及营地暑期持续爆满。根据今年7月携程发布的《2021暑期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今年暑期,研学旅行成了新趋势。研学旅行体验成为暑期定制游的主力之一,其中研学旅游产品较2020年暑期增长超过650%。

谨防借研学之名行补课之实

□郑建钢

“双减”政策落地,研学旅行升温。研学旅行“一头连着旅游,一头连着教育”。通过研学旅行,孩子们游览名胜,开阔眼界,拓展思维能力,开展科技文化活动,参与趣味竞赛,补充课堂知识的不足,磨炼自己的意志,由此度过愉快的暑假。

教育走出校门,大自然担任教师,书本知识和生活常识相结合,做到寓学于游,寓教于乐,这就是研学旅行的独特魅力,也是开展研学旅行的意义所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够如此看待研学旅行的这一内涵,特别是一些孩子成绩不够稳定的家长,会认为研学旅行如果纯粹只是玩玩,不在文化课的学习方面搞出一点名堂,就是瞎耽误工夫,还不如借此机会补补课,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搞上去。

一些培训机构便投其所好,以补习文化课作为“卖点”,明里暗里开展补课活动,并收取高额费用。换了马甲之后的“研学活动”,以研学之名,行补课之实,这和真正意义上的研学旅行风马牛不相及,与“双减”宗旨背道而驰。

“只学不游”“名为研学,实为补课”引发教育不公,增加学生课外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决不能任其野蛮生长。对此,监管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管理,严格规范研学旅行活动,建立科学的研学旅行备案制度和研学内容告知制度,确保学生“游有所研”“旅有所学”,让研学旅行早日回归教育初衷,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研学热”下产品选择费思量

□陆玄同

“研学”的教育理念古已有之,大教育家孔夫子周游列国,可称为鼻祖。而时下的研学热,便是对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育理念的一种传承。

研学旅行可谓好处多多,但在研学机构准入门槛低、证照不完备、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计缺乏实践性等乱象之下,如何甄别最适合的那一款?

于教育行政部门而言,应当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对研学机构的准入资质、课程设计、研学地点,学校与研学机构的合作机制、责任分工,学生的健康安全等作出规范,打造一批真正有益于研学的实践基地,让家长有得选,选得放心。

于家长而言,要保证孩子的研学旅行不是“走过场”“一阵风”,有必要多花些心思。国内研学旅行参与主体一般包括专业研学机构、旅行社、语言培训机构、相关营地基地机构、亲子教育机构、留学中介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下属的单位,人人皆可参与。且研学旅行概念十分广泛,包含了冬夏令营、游学、研学、亲子游、体验游等。面对多如牛毛的研学机构,有硬性资质、能保障学生安全健康,是首选条件。同时要警惕研学产品课程设计纸上谈兵、师资力量良莠不齐等情况。而研学项目的设计能否平衡专业性、教育性、娱乐性,也是需要家长考量的因素。

研学旅行的育人初心不能变

□李 平

跟去年同期相比,研学旅游产品暴增650%,一方面表明“双减”之后研学旅行大受欢迎;另一方面,行业井喷式增长的背后存在隐忧。

研学旅行是国家鼓励和支持的素质教育方向之一,可谓朝阳行业。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些年来,随着教育部门的努力及行业的稳步发展,研学旅行已成为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成为切实减轻义务教育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举措。

然而,研学旅行市场发展历时并不长,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被人们所诟病的“游而不学”“学而不游”“缺基地、教师、课程”等问题仍客观存在。今年暑期,各类机构看中研学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进入该领域,一些亟需转型的校外培训机构也争相加入其中。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而市场监管不力、人才缺口大、行业标准缺失等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随之进一步凸显。

市场的过热,让人们有着本能的警惕。说到底,研学旅行是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一种形式,是立德树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我们期待各项标准尽快出台、让规矩立起来,让市场得以正本清源。与此同时,期望从业者以育人为目的,从强化师资力量、做实课程入手,打造学生家长放心的产品,期望学校真正重视起来,做好把关、评价等工作,让学生“研有所得”“学有所获”。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