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师周刊·教学研修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1年1月8日 星期

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教学反思了


□茅卫东

这些年,许多教师从上论坛、开博客到做公众号、发简书,及时记录并上传自己的教育实践与思考,这是好事。

但是阅读这些文章,总是能够发现许多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过于肤浅,对教育教学的方法懂得不多,甚至有些教师的反思缺乏起码的真诚。

热心同行或长或短的回复却很少提及这一点。相反,发出的几乎都是“学习了”“叹服”之类的点赞声。

其实,有必要对教育教学反思进行一番认真地反思了。

有位小学教师记叙了自己在三年级作文教学中发生的一件事。

一个学生在作文开头写道:“今天是我爸爸妈妈的生日,我想送给他们一件礼物……”

开篇的话让这位教师“大失所望”,并毫不犹豫地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随后,在作文讲评课上,该教师将之作为“劣文”范读,并宣告全班学生:“作文不能信口开河、不能脱离生活实际,爸爸妈妈怎么会同一天生日?”

这番话引起了全班学生的一阵哄笑,小作者“茫然地看着作文本,一言不发”。

到底是谁在信口开河?爸爸妈妈同一天生日的可能性虽然很小,但真的一点可能都没有吗?我真为这位教师感到惊讶。

当那个可怜的学生交上修改后的作文,上面第一句话仍然是:“今天是我爸爸妈妈的生日……”

教师“生气地将他叫到身边”准备训斥。当学生用“乞求般的眼神”看着教师并“战战兢兢”解释了之后,这位教师终于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是那么简单肤浅”。

这位教师接下来的叙述让我感到滑稽——

“面对天真执着的孩子,我真诚地说:‘老师错怪你了……老师和你一起修改这个开头吧,把这件新鲜事写得生动有趣一点,好吗?’”

因为自己的草率,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难堪,却不知道为什么道歉的关键地方用了省略号,我猜不出省去的是什么内容。

更让人遗憾的是作者对这一事件的反思:

“学生是存在个性差异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不喜欢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势和盛气凌人的说教,期望和教师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亲切而平和的聊天和对话,促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避免了‘权威’的肯定或否定,把教师和学生摆在平等对话的位置上。学生对比容易接受,也乐于接受。情感和思想的相互交融,不仅避免了消极因素,还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潜能,写出了别具特色的作文。学困生与写作基础好的学生不同,后者只需一两句话点拨启发即可,前者往往需要手把手地示范。教师投入到学生的心灵活动中,帮助学生删改作文,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引导学生写出心中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感情,这样既富指导性,又不失启发性。长此以往,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在语言的积累、思维的创新、情感的投入上有一个飞跃,做到写作有序,表达合理,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

近四百字的反思中,作者丝毫没有涉及自己的草率行为给学生造成的尴尬和惊慌,也没有丝毫的愧疚与自责,却很巧妙地把“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学生”这样一个根本的问题转化成了“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这样一个具体的技术层面的问题。

可见,这位教师在叙述这件事时,是用非常冷静的笔触写下了学生“茫然”的面容、“乞求般的眼神”和“战战兢兢”的语调,似乎完全把自己置身于事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已经伤害了学生。

由此,作者所谓的“亲切而平和的聊天和对话……把教师和学生摆在平等对话的位置上”无异于皇上大度地对下跪的众臣说:“众爱卿——平身!”

许多教师知道“课堂民主”,只不过,在他们的脑子里还是“为民(生)做主”,最多也就是允许学生说两句话——对学校和教师表示理解和支持的言论是最受欢迎的。

许多教师撰文介绍自己如何具有平等意识,与学生打成一片,可是字里行间,不难觉出其中颇感动于自己“屈尊下嫁”的举动,骨子里留恋的还是那种虚幻的高高在上的征服感。

其实,在这个作文教学事件中,这位教师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缺乏平等意识,一味地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判断。

这种反思缺乏最起码的真诚与坦率,一件本该是严肃地进行自我批评的事情,变成了作者的自我褒扬;一件应该是认真反思吸取教训的事件,变成了经验介绍和交流。与其说这是在反思,不如说这位教师是在刻意掩饰自己的过失。

作者只是想通过这件事,说明自己在反思,在进步。她把文章贴出来,可能是为了给别人一个参考,但恐怕更是渴望得到肯定、鼓励、欣赏。

这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是作者在事件的全过程中始终没有正面向学生道歉。虽然作者通过辅导学生过关这样的方式做了一定的弥补,但公开场合的不当教育行为所造成损害是无法用私下辅导来消除的,因为当时受害的其实不仅仅是这个学生,也是全班学生。

真正的反思,是把自己放入事件当中去,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真正的反思,需要不断地学习,学习同事的经验,学习教育理论,还要向学生学习,了解学生的需求,而不是仅仅通过习以为常的实践;真正的反思,需要勇于解剖自己甚至否定自己,而不是为自己披上坚硬的护甲,面对别人的批评置若罔闻或者奋起反驳:“我这不是已经在反思了吗?”

以下提供三点小建议:

1.不要只是从自己的狭隘经验中吸取养分。明明是一个常识性的东西,却不断被某些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不客气地说,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恐怕终其一生也创立不了什么教育理论,在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反思的同时,抽点时间阅读经典、学习同行实在是不能忽视的。

2.反思行为的同时也反思观念。“书越来越难教,学生越来越难管!”这可能是所有教师共同的感叹。是老教师们跟不上形势落伍了?是年轻教师敬业之心匮乏?是中年教师迫于生活压力无暇顾及学生?这些因素可能或多或少都是存在的,但都不是关键。很大程度上,有这种感叹是因为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不少教师可以在表面上与学生平等相处、打成一片,有能力让学生敞开心扉,但骨子里的师道尊严实在是根深蒂固、难以割舍。如果完全以教育者、管理者的心态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往往缺少必要的深度,相反倒是有难以承受的沉重。

3.反思不是拒绝批评的理由。曾经有人说,爱孩子那是母鸡也会的事。教师爱学生,这是教育教学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基本前提,无须自夸。进一步说,反思其实也应该是教师基本的教育行为,本身并不应该有太多的道德色彩。或许是因为这些年教师的自觉反思并不普遍,所以对进行自觉反思的教师大家都会给予充分的鼓励与支持。其实,冷静思考一下:教师为什么进行反思?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反思公之于众?难道仅仅是为了让大家知道自己是多么敬业?难道仅仅是为了得到同行们的肯定?

能够欣然接受大家的喝彩,却听不得些许刺耳的声音,是不是反映出教师的心态真的很脆弱?自觉反思的同时,拒绝别人的批评,实在是一件自相矛盾的事。反思是一种审视,肯定的同时也免不了有所否定。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时,旁观者因为没有利害冲突,没有先入为主的顾虑,或许会比反思者看得更清楚。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