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基础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12月16日 星期

教师专业成长的小“秘密”
东阳外小坚持18年做精人文讲坛

□本报记者 张 莺

“终于把抽象的结构化思维讲清楚了。”数学教师蒋益飞走下讲台,大大地松了口气。她是东阳市外国语小学有着10年教龄的青年骨干教师。该校日前开启2020年度“整合·思辨”学术周,作为学术周的“重磅”,教师人文小讲坛也正式开讲,蒋益飞用短短10分钟的时间,将结构化思维与生活数学联系起来,深入浅出的讲解赢得了众人点赞。

说起这人文讲坛,在东阳外小可有些年头了。从2003年开始,这个讲坛就已经开设了,每周一次,一开就是18年。比较特别的是,讲坛很少请外面的“专家”,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学校教师登台亮相,内容也由教师们自己选择,可以是身边的教育故事、自己研究的教育小课题或者自己开发的特色课程分享,等等。18年来,全校117位课任教师,一个不落全部上了讲坛。

每学期初,学校会做一整个学期论坛的规划,并落实主讲教师和选题。别看台上短短10分钟,台下其实花费了不少功夫。蒋益飞说,当初选择了关于结构化思维的主题,因为这正是她自己在研究的“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运用结构化思维”的一个课题,一开始的演讲文本里有大量专业学术术语。文本提交给校长卢雁红后,两人进行了多次交流,几易其稿。经过她和校长以及年级组的同伴们充分打磨后,历时3个月终于完成了如今这个通俗版的讲稿。

和蒋益飞一样,因为有了人人都要参与的人文讲坛,教师们从“想明白”到“说明白”,不断地和同伴一起主动汲取各种知识,潜心研究课堂和学生,寻找身边的教育课题。慢慢地,学者型教师就在这样的文化中滋养和成长起来了。

这些年,每一位教师的人文讲稿,卢雁红都细细品读、认真修改。在她看来,修改教师讲稿、和教师打磨提炼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交流机会,“我的管理理念,我对教育、对课堂的理解就是通过这样一次次无声的交流,慢慢地浸润和改变每一位教师”。

多年持续下来,人文讲坛还逐渐成为一个集聚教师智慧,调动教师内生动力的平台。《外小教学质量标准》《外小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方案》……一项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地,全部源于人文讲坛上教师们分享的思想和实践。这些来自一线的集体智慧,贴近东阳外小的实际,接地气,针对性也强。“事情虽小,但方向对了,就一直坚持做下去,让这个小讲坛成为全校教师凝心聚力的载体,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打下良好的基础。”东阳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顾在响评价说,小讲坛还有个很好的作用是,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校园幸福指数同步提升了,这是他最愿意看到的一种校园生态。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