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基础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0年7月1日 星期

多一把“尺子”,多一种成长的可能性


□本报记者 朱 丹

学期即将结束,宁波市东恩中学的学生们拿到了专属自己的成绩单,里面是详细记录了整整一个学期的个人成长档案,以及纳入了学生多方面发展情况的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从原先形式单一、寥寥数语的成绩单,到现在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状况的评价报告,该校近年来探索形成了符合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对初中学校来说,推进评价改革是教育内涵发展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它意味着要打破长久以来‘唯分数’‘唯升学’的传统评价模式,让综合素质评价真正落地。”副校长柯泓介绍,该校的评价改革与课程改革协同推进,并以多维度评价内容、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据了解,宁波市对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指向品德表现、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及创新实践4个方面。作为当地首批中小学评价改革试点学校,东恩中学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课程修习”这个维度。柯泓告诉记者,这样做是为了扭转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对学业成绩评价的狭隘认知,关于学业的评价不能像以往那样只追求外在的、显性的分数,而要重视学生内在的、隐性的学习品质的发展。正因此,该校研发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尤其对“课程修习”这方面的评价进行了细化。其中,国家课程以作业评价、课堂表现、期末成绩、学科总评4个维度来评价,而拓展课程侧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经历、实践过程和体验成果。

同样的,该校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其他方面也进行了校本化探索。比如,品德表现方面的测评表跟踪关注学生日常在校表现和参与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志愿服务活动等情况,设计了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合作友善、文明礼貌等12项评价细则;再如,运动健康方面包含了运动技能、运动体质和学科总评3个评价维度,反映的是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修习情况、日常体育锻炼情况以及特长发展情况……到了学期末,即便不同的学生得到的是同样的评价等级,但每个学生的具体评价内容却不尽相同。这样一来,当家长们翻开孩子的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时,就不再是紧盯考试成绩,而是关注孩子各方面的素养。

该校推行综合素质评价并非是“单兵突进”的,而是与课程改革相辅相成的。近5年来,该校构建了德育实践、职业体验、学科专长、体育健康、艺术表现、科技探索等六大类课程群,共开设了23门拓展课程。除了德育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必选外,其他课程均由学生自主选择、走班上课。每学年,学生们还有机会走进当地的职业学校,参加校外拓展课程。面对多样化的拓展课程,该校既有体现学生学习态度、自主合作情况的过程性评价,也有实验调查、才艺表演、创作作品、研究项目等结果性评价。“这样的评价为我们‘培养什么样人’‘怎么培养人’提供了参考依据。它不仅让教师、学生和家长全面地了解学生真实的发展水平,而且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柯泓认为,评价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推动器,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就能让学生的成长多一种可能性。

为了让评价过程更规范、更科学,该校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社区人士多方参与的交互活动来开展。无论是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还是综合素质评价报告,里面均记录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同伴互评和各任课教师的评议,不同的评价主体从不同的角度反馈学生的发展状况。随着教师评价素养、家长评价能力的不断提升,该校于2016年开始着手研究如何做好大量评价数据的收集、分析与生成工作。没多久,反映学生成长发展全过程的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应运而生,学生们的各方面能力均能通过图表来呈现。该平台经过学校前期的调试与完善后,目前已由宁波市教育局归口统一管理,成为全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