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师周刊·教学研修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2月28日 星期

自理:一生什么时候学都不晚的课程


□沙 洲

冬去春来,通过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病毒几乎被我们“憋死”,使得疫情控制有了曙光。自古祸福相倚,这场最初一度被人称为“国难”的疫情,逐渐走出了阴影,好消息接二连三,如在医疗技术、生物研究、电子管理等领域的迅速和巨大的突破;又如在对外关系上收获的国际友情、温暖和感动;而在涉及千家万户的基础教育领域,出现了前所未见的在线学习场景;在可移动或不可移动的屏幕前,学生们没有丢下功课,教师、家长以及其他所有的国人也在学习同一门课程,一门谁也无法翘课的课。

疫情暴发前,教育界有一个讨论很热的话题——劳动实践教育。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专家,以及一线校长和教师,在此问题上发生过一些争论,关键点聚焦到“增加一门课程是否等同于增加一项负担”上。争论归争论,操作上仍按照自上而下的各种文件指导要求,各校开辟出种植园或工作坊等看得见的实践基地,添置了与课程相关的看得见的硬件设施和劳动工具。

但接下去的争论围绕看不见的课程实施,在与应试教育排头兵——所谓“主课”的课时争夺战中,劳动实践课程能否站稳脚跟,会否步音体美的后尘,甚至比音体美更边缘化?劳动实践课程能否杀出一条血路,将劳动精神、劳动素养和劳动习惯注入学生的身心?这在很多人眼里仍是一个未知数。

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国学生宅家停课不停学,除了帮家长做些家务劳动,劳动课程基本上没有实施的机会。但我由此发现:有什么东西被我们遗漏了。

在原有的顶层设计或校本化实施的文本中,劳动教育大致上被分为三大实施现场——校内、校外、在家,以及若干实施途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课程渗透、家务作业等;列举了具体大项——种植、园艺、烹饪、手工、家政、商业……看似大包大揽,地毯式覆盖,但远观之,不外乎将劳动分为两大部分:生产劳动和生活劳动。

所谓生产劳动,是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劳动,如花草种植、动物养殖、木工制作、电器维修、家政服务……所谓生活劳动,劳动现场大多在校内或家中,不具规模化,是不产生经济价值的劳动,如洗碗、洗衣、烹饪、保洁、绿化……

附带说一下家政服务,这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其知识和能力来源于生活劳动,却能够进入市场,产生经济价值,因此本质上属于生产劳动。

看起来,以上已经穷尽了劳动概念的所有外延。

但我觉得并没有,它漏掉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自理劳动。

有人会问:“自理劳动”不应该属于“生活劳动”吗?

不错,虽然自理的知识和能力来自于生活,也无法进入劳动力市场,但这只说明了它与生活劳动的特征相同的方面。至于它与生活的区别,是本质上的区别——劳动对象不同。

劳动对象即劳动行为所影响和改变的人和物,属于劳动的三大要素,其他两个要素为劳动行为和劳动资料。

自理行为的劳动对象是劳动者自身,而生产劳动和生活劳动的劳动对象是除却劳动者以外的一切人或物,是劳动者的反向集合。

也可以说,自理劳动是一种“内向型劳动”,而生产劳动和生活劳动则均是“外向型劳动”。

可是,在很多人的固有观念里,自理不是一种劳动,一个人自己吃饭穿衣,那能叫劳动吗?似乎一定是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的行为才是劳动。这大概就是教育专家没有将自理能力的培养纳入劳动实践课程的原因。

但讽刺的是,教育专家们在讨论劳动教育时,习惯性地将自理能力拿来举例子,以证明学生劳动能力的欠缺。

在百度上搜“不会剥鸡蛋,不会系鞋带,不会用扫帚扫地”,猜猜能搜出什么来?一大堆关于劳动教育的文章。

在剥鸡蛋、系鞋带、扫地这3项任务中,最后一项扫地属于生活劳动,而前两项属于自理劳动。

这里的逻辑我一直没想明白。一方面吐槽、嘲笑、感慨小孩子的自理能力不足,将其视为劳动素养甚至国民素质的底线,却在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中,省略了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

如果说,性教育触及了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禁忌,在基础教育中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不被主流民意理解或认同,那么自理教育并非禁区,为什么也得到被无视的待遇?难道说,自理太简单了,根本不需要学,作为一个基本的人,应该是天生就会,或者等着无师自通吗?

话说回来,你敢说自己真的会剥鸡蛋吗?你真的会系鞋带吗?

把这两个问题输入百度,同样能搜出一大堆文章和视频来。也许我们确实能很轻松地剥鸡蛋,但你能保证完美地剥刚煮熟的鸡蛋吗?也许我们自诩懂得一些生活小常识,比如知道刚煮熟的鸡蛋要在冷水里浸泡5分钟,才能顺利去壳,但你知道家里要煮茶叶蛋时,怎样快速而批量地剥鸡蛋吗?你承不承认,自己曾经把鸡蛋剥得坑坑洼洼,难看至极,塞进嘴里还咬到碎蛋壳?

其实你也未必会系鞋带。

也许我们确实能轻松地系好鞋带,但你能保证鞋带不散落吗?当然,你会说,鞋带散了没事,停下来系好就是了。可当你从事户外运动时,尤其是在参加马拉松比赛时,经常停下来系鞋带,会打乱你的运动节奏,甚至会带来运动伤害。

直到去年,跑友们才分享了一篇文章,里面介绍了马拉松大国日本总结出的十几种系鞋带的方式。在这之前,国内很多长跑大神,因为不懂系鞋带吃尽苦头,为了个人爱好和锻炼计划,凭着意志咬紧牙关,饱受黑指甲和血泡的折磨。

其实小小一根鞋带,学问大焉。系鞋带和任何一种人类文明产物一样,自有其技术含量,其理论核心是:鞋和脚必须高度一体化,两者之间不能留空隙,以避免长时间摩擦产生伤痛。

其实日本的系鞋带技术,只是跑步技术的冰山一角。读过这篇文章,有谁还敢说自己会系鞋带?还敢嘲笑别人不会系鞋带?

这次全民一心的防疫总体战,也是一堂包罗万象的大课。我们除了学习分辨人性的真善美和假丑恶,还扎扎实实学了不少自理劳动的知识和技能。

至少对于我来说,我认为之前的我,根本不懂怎样戴口罩,怎样洗手,甚至不懂怎样打喷嚏。我分不清口罩的种类,不知道哪一面朝里,哪一面朝外,以及为什么这一面要朝里,那一面要朝外,我甚至不知道口罩上的金属丝和褶皱是用来固形的。所以,之前我实际上可以说不知道口罩为何物。

自理技能和其他劳动技能一样,是需要通过后天学习掌握的。

有很多成年人,他们不仅在鸡蛋壳面前狼狈不堪,还饮食不规律,容易得胃病;经常失眠,神经衰弱;走路姿势也不正确,以至于磨损了膝盖。

难道这些成年人就懂自理了?既如此,为什么还要嘲笑孩子?“都×年级的学生了,在煮熟的鸡蛋上找不出一条缝,就无法下嘴。”“这么大的孩子连鞋带都不会系,更别提做家务事为家长分忧了。”这样的嘲笑恐怕30年前就已经有了吧。

嘲笑孩子不会做简单的事,却不制订一份简单的规则,让孩子避免再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嘲笑。应该接受嘲笑的不是孩子,而是成年人的傲慢和油腻。

自理劳动也许真的很简单,一个孩子从不会到学会剥鸡蛋,时间不需要超过一分钟。但这不是什么让天塌下来的事。自理不一定要“从娃娃抓起”,任何人只要有着谦卑和善良,在一生中任何一个时间点都可以自信地去学习。

最近,“自理”成为网络热词,有人还假造了百度词条,除基本释义“自我照管调理的能力”之外,“今义”为“宅在家里给自己理发”。网友纷纷晒出“自理照”,照片上手操电推子或剪刀,同时亮出家人的一颗脑袋。这当然是调侃聊博一笑,但反映出防疫期间,因为宅家不能求人,万事都得自理,不少人的自理能力确实有所飞跃。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