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9月30日 星期

没必要向陪读妈妈看齐


□朱小峰

“天才、天空、天气……惊天动地、顶天立地、天诛地灭、开天辟地、天南地北……每个字除了笔顺笔画之外,还组了八九个词,五六个成语。”近日一位网友在朋友圈晒了一份一年级新生的陪读笔记,引得众人纷纷点赞。(9月24日《扬子晚报》)

初看这则新闻,不由得对这位陪读妈妈心生敬佩。她以关心孩子学习为出发点,利用碎片时间,为孩子做了如此精细的学习笔记,让不少家长自愧弗如。

诚然,参与孩子的教育,是家长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关心孩子的在校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及时纠正一些不良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但笔者以为,也没必要向这位陪读妈妈看齐。

所谓“陪读”,重点在于“陪”。家长无论心里有多急,都不能因为孩子一时的不会或不开窍,就去过度参与孩子的学习,干扰孩子正常思考、领会的过程,剥夺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降低孩子的学习能力,同时白白消耗掉自己的时间与精力。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心智发展水平不同,需要掌握的知识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家长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想当然地去拓展孩子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看似“很作为”,实则是“乱作为”,是另一种形式的越俎代庖或揠苗助长。同时,还会给孩子造成错觉:反正有爸妈在兜底,自己不好好学也无所谓。

再者,从小学到大学,学习是一个漫长、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一位家长既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全程都像这位陪读妈妈那样替孩子去学。过多的包办代替,一旦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失去学习的独立性,他们的一生都会深受困扰。

现在的“陪”是为了今后的“不陪”。真正睿智的家长不但不会过多插手,还总是做“甩手掌柜”,做那个赞美孩子、为孩子鼓掌的人,最大化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动手、动脑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身教胜于言教。实际上,真正优质的“陪读”,是和孩子一起学习,互不干涉,并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家长用自己认真的学习行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去无声地感染孩子,给他们以示范,教会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如此,既陪得不累,又增进了亲子关系,培养了孩子受益终身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岂不双赢?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