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学前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6月7日 星期

游戏是孩子的功课,更是教师的功课


□徐璋莉

对孩子来说,再没有比游戏更需要认真对待的事儿了。他们在游戏中互相解释着自己为何这样做,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预测着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这恰恰达成了学习的三个目标:一是解释问题,二是解决问题,三是预测问题。可见,游戏是孩子的功课。

对教师而言,一方面要放手让儿童游戏,另一方面要观察、解读儿童的游戏行为,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和生长点,最大限度地支持儿童的深度学习与发展。事实上,满足孩子游戏的需要,才是课程的有效起点。因此,游戏不仅是孩子的功课,更是教师的功课。笔者认为,教师要做好两大功课。

第一,面向全体,推进儿童深度学习。首先,教师要做儿童的“超级粉丝”。蒙特梭利早在一百年前就说过:“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自‘做自己’的儿童世界。”儿童游戏时,教师既不介入又不教,那究竟做些什么?答案是“欣赏”与“记录”。具体来说,教师要做儿童忠实的观众,儿童的学习需要被看见,教师欣赏观看的过程就是在推动儿童深度学习。同时,教师还要真实记录儿童的游戏,儿童的每一个游戏以及在游戏中的行为、对话与作品,都值得每一个成人去珍视、去研究。而教师所记录的内容是研究儿童成长的档案,也是编制或者调整课程的有力依据,更是教师团队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其次,教师要智慧推进深度学习。其一,理性判断游戏价值。随着“生活即课程”的理念深入人心,教师渐渐舍弃了原来按图索骥式的课程教学模式。如今的幼儿园课程,是教师根据对儿童兴趣与需求的观察及作出价值判断后不断生成、不断调整的过程。当课程不再强调预定的目标时,教师的价值判断就变得十分重要。因而,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发挥教师团队的作用,共同分析判断游戏价值。其二,智慧推进游戏进程。教师可以从材料投放、师幼对话、绘本引领这三方面来考虑。在运用材料时,游戏一开始可以不投放材料,随着游戏的推进逐渐增加材料;游戏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儿童游戏状况来调整游戏材料;如果儿童有目的地进行某个游戏,并需要特定的材料,教师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携带准备。在师幼对话时,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推进游戏进程。游戏结束后,教师不妨适当地放大集体教学活动,帮助儿童提升游戏经验。绘本引领强调以适宜的绘本促使课程向深度、广度拓展,进而提升儿童的感知力、思维力与创新力。

第二,着眼个别,做私人定制的教育。首先,唤醒和培育儿童优势。游戏中的儿童能完全释放自我,表现出来的状态是最真实最自然的。教师在游戏中可以观察到儿童当下的经验、兴趣点、思维方式,以及他们的个性特质。对游戏的真实记录会让教师打破长久以来的刻板印象,甚至撕掉那些曾经不知不觉给某些儿童贴上的“标签”,相反地,一个个鲜活的、独特的儿童形象会跃然纸上。儿童在游戏中显露出来的思维特点和个性品质,为教师开展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其次,发现和促进儿童发展。事实上,儿童也会在游戏时把不易察觉的个性弱点、内心冲突或某一处迟缓发展等表现出来。对此,教师必须要像儿童心理研究者一样来研究游戏。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为游戏而游戏,研究儿童的游戏只是路径,研究游戏中的儿童、促进游戏中的儿童成长才是最终目的。我们要透过游戏看见每一个儿童的内在需求与成长样态,思考适宜于每一个儿童的教育方法与策略。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