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9年6月5日 星期

畅想智能时代的学习生活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 柯孔标

2035年9月一个很普通的早晨,小明在睡梦中被小英叫醒:“小懒虫,起床了。今天你有3项学习任务,上午先在家完成一篇教师节活动的新闻报道,9点整无人驾驶汽车接你去城市博物馆参观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场景,下午2点你得参加学校英语派对,和同学们交流你的暑假见闻。”小英是一个机器人,准确地说是小明的智能辅导教师。小英善解人意,博学多才,她能随时提醒小明学习任务,帮助小明制订学习流程、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源,还能解答小明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可以想象,在未来智能社会,机器人将全面介入学习过程,成为师生不可或缺的帮手。人工智能让未来的学习告别单调、枯燥、乏味,变得更高效、更有趣、更有意义。

未来,学习将迎来重大变化。学习目标将被重新定义。在不远的将来,仅靠知识和逻辑工作的职业或工作都将由人工智能来“代劳”,凡是搜索引擎上可以查到的知识不再重要,凡是通过确定程序获得答案的能力不再重要。学习的意义重在开发潜能、发展素养、自我完善、创造新知。学生从知识的消费者,转变为知识和意义的创造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变成学习的新常态。未来的孩子不会再把记忆和掌握知识作为学习的最终目的。以“牢固掌握知识点”和“实现解题自动化”为目标的应试学习,必将彻底被时代所淘汰。

学习方式更加个性化。人类知识总体不断加速扩张,普通人终其一生,所学也是非常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时空中,人们只能选择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未来的学习,社会性和个体性将高度统一。未来学生需要学习适应社会必须的核心知识、基本规则和道德规范,但学习重点转向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届时,人工智能可以自动感知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风格和学习准备状况,为学生提供私人定制的课程,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统一分数和常模不再是主要评价标准,学生每次学习的进度和深度,都在智能评价系统中留下痕迹,教师和人工智能一起给每个孩子做出个性化的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会做什么”“还能做什么”“最适合做什么”。

学习场所将无所不在。智能社会,万物互联,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相互交流。一个班级坐在教室里一起学习的场景还会存在,但课堂的主要功能不是学习新知、练习解题,而是展示各自学习成果、互相交流思想情感和学习体会。电脑、手机、各种穿戴设备,甚至智能家具,都是学习终端,教室、实验室、少年宫、博物馆、工厂、公园、咖啡馆,处处都是学习场所。学习资源将极大丰富,学生只要肯学,随时随地可以学习。

学习和生活边界将被打破。以前我们把人的一生分成学习与工作两个阶段,学生时候主要任务是“学习”,毕业后走上社会才真正开展工作和实践。在智能社会,课内外和校内外之间的“高墙”将被拆除,学生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的时间不断提前,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开展体验性、实践性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多——包括服务、工作、实验、制作、耕种、研学旅行……“学”与“做”的界限不断融合,“做中学”“创中学”“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模式得到广泛应用。中学生甚至小学生,都可以像成人一样参与社会服务,都可以做真正的科学实验、真正的舞台演出、真正的动植物养殖……孩子们能从小学会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人生,像科学家一样研究问题,像艺术家一样创作作品,像工程师一样设计项目。

学习是认识世界、对外部世界赋予意义的过程。学习是主动构建知识、实现潜能发展的过程。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有可能克服传统学习的功利性,让学习回归本源,让学生对这个世界永葆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自身和生活的问题出发主动展开深度学习,尽可能拥有多元化的学习经历,努力为社会创造知识和财富,从而实现自我的独特价值,获得人生的真正幸福。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