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9年5月29日 星期

未来教师的机遇和挑战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盛群力

杭州市萧山信息港小学校长 倪 鉴

杭州市萧山信息港小学校长 倪 鉴

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技术的更高发展阶段,人机大战、语音识别、深度学习等突破性成果的运用,毫无疑问会深层次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给未来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新的教育时代已经来临,新的教育场景已经到来。未来,教师该如何认识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改变,进而探索通道,找准突破口和方向?

首先,人工智能带来了育人宗旨的变化。育人宗旨受时代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从农耕时代培养手工劳动者,到工业时代培养技术工人,人工智能时代的育人目标应该是什么?从人的生长进程来看,育人具有滞后性。因此,我们必须重新梳理和建构符合未来发展的当下育人目标。

从国家发展的教育战略来讲,无论是基于培养“不可替代性”的人,还是未来关键领域的领军人才,解决“技术卡脖”制约,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基础都在教育。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全面而有个性的人,让未来的工作技能拥有不可取代性就是当下教育应该确立的育人主张。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强调了四种关键能力(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培养。《OECD学习框架2030》提出了新的三种跨领域、内在相互关联的变革能力,即创造新价值、勇于担责任和学会解难题。我们倡导教师在贯彻“全面发展”和“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时,要树立以下理念:不学习,无教育;不知学,焉知教。一般发展加特色,找寻长板有亮点;共同发展有差异,合作多赢求进步。教教材走向教能力,考教材走向考水平。学生成为焦点,学习位于中央;教师俯身指导,教学旨在促进。扶放有度教学,学教统一合力;重在培育素养,实现迁移为本。

其次,人工智能带来了教学场景的变化。“阿尔法蛋”是机器人,你可以和它进行聊天对话,可以让它为你唱歌、开关窗帘等;通过语音识别,机器可以对学生自动评分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智慧技术,可以对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进行记录与操作。各种智能感知设备和智能技术无处不在。智慧校园的概念和具体物化已经与我们息息相关。学校已经把有形的物理空间和无形的虚拟数据紧紧相连。

教学场景的深度变化要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作出灵活变通,人工智能驱动个性化教学,收集学生作业、课堂行为、考试等数据,对不同学生的学情进行个性化诊断,并进一步为每个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辅导和练习,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翻转课堂将成为教学创新的一种突出标志。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传统教学的“内化课堂”性质将转变为“外化课堂”,即以往教师在课堂的教学工作将很大程度上移交给人工智能教师,移到课外或者家庭、社区学习环境等。学生个体或者团体“先学”,然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更多地用来做“外化”的工作——分享、交流、论证、质疑、探讨、创造、展示、评论,等等。教室的一个重要标识是撤下讲台,抹平台阶,学生面对面交流,课堂像是一个动静交替、师生群体交往的表现舞台。当然,走班制、资源或者学科教室、长短课结合以及异步同步兼顾等,也将更加适合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的需要。我们还要迎接新教学机制的到来,传统班级的结构甚至年级体系将被打破,学习共同体,班级学科教学分层,走班教学、跨学科教学等各种形式将成为趋势。

最后,人工智能带来了学习环境的变化。iPad等智慧科技手段促进学习,推动智慧学习和泛在学习发展。AI识别、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被输送进校园,优图速算题目批改、智能组卷、互动课堂等前瞻工具,已经深入到教学管理的各环节。依托大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指导,提升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智慧化学习氛围中获得生长力。在一个数字世界和AI赋能的世界中,数字素养和信息传播与技术能力提到了重要地位,计算思维、工程思维、设计思维、技术思维、科学思维、系统思维等整体性、策略性素养被提到了日程。

在一个移动信息技术、网络空间和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的新环境下,教师更需要将课堂本身变成合作与交往的场所。教师要走下讲台,不再居高临下,而是用语言、动作、姿势、眼神和表情等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对话式、合作式、开放式学习环境或者学习氛围。教师成为一位循循善诱的沟通者、洞察心灵的指引者、俯身指点的辅导者、逆境困苦的励志者、快乐成功的点赞者、舒心放松的陪伴者、成长烦恼的消解者、家校协力的合伙者……其实,教师写好粉笔字、说好普通话、做好微课件,可能还要学编程……这些固然是重要的,但不要忘了,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树立学而不厌的进取精神和拥有拼搏毅力,这需要教师以身示范,会交往、善沟通,敞开心扉,温暖加持,如此才能达到学生成为焦点,学习位于中央的境界。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