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5月15日 星期

浙财大:诺奖文献馆里有文章


□本报记者 季 颖

“以前总觉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距离自己很遥远,然而担任文献馆讲解员以后,这些大师在自己的脑海中不再只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大三学生黄蔚说,聆听诺奖获得者的演讲、与他们近距离的接触,也让自己学到了更多的经济学知识,感受到了大师的学术风采与人格魅力。

2012年,浙财大建成并开放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文献馆。“通过筹建经济学类最高奖文献馆,集中展示顶尖经济学家的理论成果和学术风采,希望能够搭建起一个推动经济科学研究与文化交流的高端学术平台。”该校图书馆馆长吴利群说,这既能够系统地提供高水平的学术信息资源,服务于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又有利于推动广大师生积极关注国际学术前沿,为他们提供拓展性阅读和学术研究的资料。

目前,馆内收集展示了自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以来81位获奖者的学术著作、学术论文等资料,建有“诺贝尔经济学奖文库”数据库,以印刷、数字等形式将信息提供给师生,方便一站式获取使用;编印了内部研究资料《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文集》,翻译出版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词与获奖演说全集》。再加上2015年落成的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文献馆,两馆囊括了国内外经济学领域顶尖的学术成果,目前在国内外独此一家。

为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浙财大打造了一批贴近学生文化需求的品牌项目。如联合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举办中国经济学家高端论坛,邀请获奖者进校园,为学生提供与大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每年诺奖颁奖一周后,举办“诺贝尔经济学奖学术月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研究获奖理论。去年,浙财大还成立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工作站,目前已有3位诺奖得主进驻,他们将与该校师生合作开展研究。

记者了解到,浙财大建设两馆的初衷是为了彰显办学特色,更好地履行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职能和教育职能,集文献信息中心、知识交流中心、文化传承中心和学习支持中心等多功能多维度服务全校师生。

“两馆的建成有利于教研的开展,文献馆收集了国内外知名的经济学专家的生平、著作等资料,能够挖掘出产生这些经济学理论背后的故事,把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升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同时,在进行相关经济学研究时,能够更快速便捷地获取相关理论。”该校经济学院经济系教师文雁兵说。

该校工商管理教授王建明同样深有感触:管理学与经济学是相通的,最新的经济学理论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具有指引作用。最近他正在进行绿色消费方向的研究,去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将气候变化和技术创新纳入宏观经济分析对其研究有很多启发。

浙财大还将馆藏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参观两馆是该校新生入学的必修课,让他们走近大师,以激发学生树立更高、更远的追求;以诺奖工作站为基地,为学生量身定制“诺贝尔课堂”等。2018年有7000多名师生参与两馆各项活动,依托这两馆举办的中国经济学家高端论坛累计点击量达5000多万次。

去年8月,浙财大做了一项调查显示:了解并使用孙冶方文献馆数据库和诺奖文献馆数据库的分别占39.67%和54.75%。学生们表示,文献馆的建立以及各项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他们更快地了解经济学知识,更好地消化经济学理论。

接下来,浙财大还将依托特色展馆,在相关课程设置、专业学科发展、校园特色文化活动、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延伸拓展发展空间。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